穿行于城市中时,你是否曾害怕做自己?尽管这个问题对有些人来说或许听起来很奇怪,但对于大多数 LGBTQIA+ 群体来说,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当他们在公共场所被察觉到不符合“异性恋主流标准”的行为时,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感受到了敌意的侵扰。即使这些暴力来自超出设计空间的社会层面,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对设计在其中的作用进行考量——它们可以整合物理空间并在其中囊括符号性元素或是象征性元素以教育其公民。这就是同性恋纪念碑建立的背景情况,三十多年来,它已成为酷儿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进行庆祝和抗议活动的平台。
在 1980 年 LGBTQIA+ 社群要求在该市建立纪念碑的运动后,Karin Daan 的设计项目赢得了当地政府举办的竞赛。该项目于 1987 年完成,旨在纪念在荷兰被纳粹占领期间因性取向而受到迫害的男女同性恋者,而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他们发声的项目。
同性恋纪念碑的传达方式介于建筑、记忆和遗产之间。其结构被设计为一个主三角形和三个由粉红色花岗岩制成的较小三角形,它们相互连接,形成一种叙事,并编织出跨越时空的必要对话。这座纪念碑从城市元素的设计以及LGBTQIA+社群的标志中提出了不同的使用和占用空间的可能性。因此,它在城市中呈现了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场所,它既是阿姆斯特丹同性恋游行的特殊地点,也是一个城市舞台,可以在其中庆祝、尊重和展示整个社群的事业。
这个空间的象征性结构在突出其相关涵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纪念碑的三角形灵感来自纳粹用来公开标记同性恋者的三角形粉红色织物。这个符号被国际酷儿社区恢复并重新定义为一种形象符号,意味着抵抗,和对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自由行动而自豪。通过将这一形象融入空间设计,Daan 将这种代表意义转译进城市建成环境,提出了辐射所有 LGBTQIA+ 社区群体政治和社会纲领。通过这一举措,这个场所开始为这些几乎找不到为他们设计的空间的人激发自尊和认可,并提供一个他们可以放心的区域。它位于城市核心,展示了与城市和历史的其他重要节点的所有联系,使公共空间中隐藏的酷儿问题浮上水面。
我认为最好的部分是纪念碑像刺绣一样缝入了这个地方,从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三角形是如何与城市和社会空间交织在一起的,例如,当出租车司机站在纪念碑中间时,他们几乎没有意识到纪念碑的存在。我认为这是同性恋纪念碑最美丽的组成部分:我们在那里,像花岗岩一样骄傲和坚强,纪念碑将我们在此时、在此地紧紧相连——但我们就和这座纪念碑一样,在更宽阔的空间和更漫长的时间里与我们的城市和社会互相交织。”—— Karin Daan ¹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座纪念碑是如何融入城市肌理的,Jeroen vanDijk 解释说:“每个三角形都象征着酷儿记忆的不同方面。延伸到城市运河上的三角形象征着现在。它指向水坝广场上的国家纪念碑,其为对当下的纪念,因此激活过去以刺激社会变革。街道上的三角形象征着过去酷儿们面临的压迫和恐同暴力。它指向 Prinsengracht 的安妮弗兰克之家并包含同性恋犹太诗人 Jacob Israël de Haan 的诗句:Naar vriendschap zulk eenmateloos verlangen (“如此无尽的 对友谊的渴望”)。从街道上升起的三角形象征着未来,是人们的聚集之地。它可以用作公开演讲的讲台或社交场所。它指向荷兰LGBTQIA+权益组织 theCultuur en Ontspanningcentrum (COC)(文化休闲中心),它的名字有一种掩饰的作用,以隐藏其真正的意图。”²
它是一个水平方向的纪念碑,反对通常在强加于环境中并强调某种真理的生殖崇拜式的垂直宣言,所以这个空间变得更加能在此吸引人来在此活动,并进一步激发同性恋纪念碑所象征性的潜力,且在城市中建立了一个涉及所有人的地标。
与阿姆斯特丹的其他纪念碑不同,这座纪念碑常常有活动举行,这些活动主是由酷儿社群发起的,有时他们在此抗议,有时这里是会议场所,有时这里会收到来自市民的鲜花。2017年,它获得了市政府颁发的“纪念碑资格”,以防其在未来遭受改变。这一资格认证表明了在城市中建造具有代表性的空间具有根本重要性——其为 LGBTQIA+社群带来了一个有着记忆、觉醒和象征意义的场所,以及,一个更多公平而更少偏见的未来的可能性。
- ¹ “阿姆斯特丹,同名纪念碑” 。荷兰政府国家纪念日委员会(荷兰语)。于2009年 4 月 16 日从原网站存档。来自维基百科。
- ² VAN DIJK, Jeroen. 同性恋纪念碑.在:酷儿空间:LGBTQIA+ 地点和故事地图集。编者:Adam Nathaniel Furman, JoshuaMardell。 RIBA 出版社,2022 年。1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