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斯·凡德·罗和莉莉·赖希(Lilly Reich)为 1929 年巴塞罗那国际展览而设计的德国馆是被书面记载最多的现代建筑。但无论展馆被重新绘制并分析多少次,人们总有新的角度来诠释它。建筑师的设计意图最关键的两点是:赋予其重新定义德国形象的能力,以及向世人展示用于当代建筑项目的新型设计策略。
“我们必须摆脱功能主义的冷漠。要理解现代建筑的问题所在,单单意识到‘找到合理解决方案很有必要’是不够的。建筑的美在我们这个时代,正如过去一样,是必然存在的需求。但除非我们在建造时能够超越简单的实用性,否则建筑的美则无法实现。” ——密斯·凡德罗
巴塞罗那馆作为一座新建筑,与以前的功能主义等建筑风格运动不同。展馆创新地使用并且有特色地结合了三种丰富的材料:钢、玻璃和大理石。建筑师们通过精确的几何形状和的组装展现了这些选择的独创性。材料的选择确定了每一部分的特定功能,保持了清晰的建筑概念。
钢:镀铬钢柱作为承重元件
在四个具有 4L 和 4T 型材的等效二面体中,八个镀铬钢柱被规则地放置在一个矩形中,形成了承重元件。细长的柱子作为结构支撑,可以创造开放的室内空间以及新的空间质量,形成一个流动的空间。同时,这让墙壁摈弃其承重功能,被当作一件物品发挥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十一年后,德国馆旨在通过其建筑形式向世界展示德国的新形象。根据开幕式当天的一位德国代表的说辞,建筑除了它自己本身什么都没有展示:“这里的一切都是简单、开放的;我们没有什么可隐瞒的。”同时,密斯·凡德·罗没有将展馆建在指定地点,以在展览中创造更伟大的德国形象。
在展馆的建设中,密斯和赖希使用了一个更宏大的展览序列,旨在代表德国的工业结构。两位建筑师都强化了展馆的建筑特色,包括 8 座新古典主义宫殿的室内设计。因此,宫殿内部使用了诸如镀铬十字形柱子等创新元素。
玻璃:透明胶片和反射
该方案通过玻璃隔板产生的透明度和反射之间的互动,呈现出对内部的独特感知。
在人行道模块的引导下,窗户的长度几乎达到了 9 米。 3 种对比鲜明的透明玻璃强化了内部感知的复杂性:朝向花园的灰色玻璃、将内部与水庭分隔开的橄榄绿色玻璃以及构成展馆入口的无色玻璃。与自由平面的开放性一致,玻璃墙在不封闭的情况下定义了空间。
创新则体现在玻璃隔断的使用上,它允许人们自由使用空间,并将内部与外部环境融为一体。
大理石:为室内添加纹理
建筑应当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对于密斯·凡德·罗来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简约是设计的指导理念。作为现代运动的一部分,展馆将艺术与简约相结合。通过简单的线条和平滑的平面,布局设计旨在解决建筑问题,同时提出美学方案。在展馆的设计过程中,建筑师们测试了墙壁在不同位置的摆放效果,才得以实现了拥有精确视觉效果的线条。
小时候,密斯·凡德·罗从他的石匠家族中了解了不同类型的大理石和矿物。从众多的选择中,建筑师选择了四种不同的石头:罗马石灰华、绿色高山大理石、来自希腊的古老绿色大理石和来自阿特拉斯山脉的金色缟玛瑙。他对高贵材料的经验,使他在展馆设计中搭配出了平衡的颜色和结构。
在展馆设计中给予建筑师的自由,使他能够设计出与展馆相衬的独特家具,密斯·凡德·罗提出了现代设计的未来标志:巴塞罗那椅。这把椅子由以前从未使用过的皮革软垫金属型材制成,是一项今天仍然具有创新价值的作品。
推荐阅读
- The Barcelona Pavilion, an Instrument of Expression: 10 Interventions to Reflect on Comtemporary Architecture
- Reflections, a Tribute to Mies van der Rohe's Barcelona Pavilion
- Mies van der Rohe's Barcelona Pavilion "Dematerialized" with All-White Surfaces
参考
Guereñu, L. M. D. (2017). The Sequence of Mies van der Rohe in Barcelona: the German Pavilion as Part of a much Larger ndustrial Presence. Docomomo Journal, (56), 56–63. https://doi.org/10.52200/56.A.UY5O2BW6
Neumann, Dietrich. The Barcelona Pavilion by Mies van der Rohe: One Hundred Texts since 1929, Berlin, Boston: Birkhäuser, 2020.
译者:忻萌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