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中国香港建筑

  1. ArchDaily
  2. 国家
  3. 中国香港

中国香港最新项目

中国香港即时新闻

机场作为目的地:打造东亚与东南亚城市的品牌形象

航空旅行为旅行体验开辟了多种途径。近年来,这些过渡空间本身已成为目的地,如香港国际机场和仁川国际机场,每年吸引着超过6000万名的游客。机场通常是城市给人留下第一印象和离开城市前的最后印象的场所,设计师和城市规划者正认识到它们在讲述一个地方品牌故事方面的作用。作为旅行的中心,这些机场旨在将功能与文化参与融为一体,让乘客在离开航站楼之前就能体验到当地的特色。

服务大众的城市生活引擎:香港的市政服务建筑

《疯狂的纽约》一书中,雷姆·库哈斯生动地讨论了市中心体育俱乐部,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展示了一个不起眼的建筑外观如何掩盖内部充满活力的多样化、自成体系的功能组合。在这座摩天大楼的统一外立面内,一个私人运动俱乐部提供了多种设施——拳击馆与生蚝酒吧相邻,游泳池下方则有室内高尔夫球场——这些设施虽然相互隔离,却极为便利。市中心体育俱乐部体现了当时纽约摩天大楼的活力,通过为特定人群提供选择性、内向聚焦的休闲和特权世界,展示了资本主义的刺激。这种“功能机器”独立于外部城市,作为一个孤立生态系统运作。然而,人们不禁要问:是否可以设计一个类似的公共空间模型,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生机勃勃的社区和邻里体验?这将激活建筑内部,而不仅仅是服务于特定的精英,并影响和改变周围的城市结构和形态。在香港有着与库哈斯书中的体育俱乐部类似的公共空间——这些公共资金建设的空间通过将多种功能整合到一个庞大的建筑体内,服务于社区。

当阅读成为一种社会行为:位于城市和乡村里的 15 个微型图书馆

阅读书籍通常被视为一种个人活动,但在数字时代,图书馆已经发展出了超越图书借阅的服务。公共图书馆已经转变为当代社区中心,在充分利用有限城市空间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各种社交机会。这些机构强调建立社区意识的重要性,并优先将有共同兴趣的群体联系起来。

首次贝聿铭回顾展在香港举办

香港 M+ 博物馆举办了首位华裔美籍建筑师贝聿铭(1917-2019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I. M. Pei)的全面回顾展。香港M+博物馆位于西九龙文化区,是亚洲首个全球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该展览将于2024年6月29日至2025年1月5日向公众开放。“I. M. Pei:生命即建筑”展示了贝聿铭跨越七个十年、遍布全球的职业生涯。

香港西九龙高铁总站上盖,扎哈事务所公布方案

开发项目毗邻西九龙文化区,占地320万平方英尺,位于香港高铁西九龙总站上方。设计通过公共花园和景观广场网络,将既有社区和新兴社区连接起来。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 (ZHA) 的设计与车站及其屋顶公园相结合,融合了最高标准的市民、办公和零售空间。

以社区为主导的设计,重新激活残余公共空间

当代城市和城市住区表现为错综复杂的结构,需要深入思考和谨慎处理。其中的社会模式和空间布局不断演变,随时间而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当今城市的主流模式是什么?许多当代城市的发展模式在 19 世纪达到顶峰,其特点是密集化和城市化,以满足并不总是反映居民需求的需求。

2022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必看装置攻略

2022年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于 2022 年 12 月 10 日开幕,由鲁安东、王子耕和陈伯康(Aric Chen)策展,共有来自十五个国家的数百位艺术家、设计师和建筑师参展,展览将持续三个月。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园,平行四边形网络

HENN海茵建筑为香港城市大学在广东东莞市打造了 300000 平方米的新园区总体规划。项目的建设分为两个阶段:“地标”建筑中央图书馆预计于 2023 年完成,而包含学生宿舍等的学术设施则将于 2025 年完成。这一名为“东莞 CityU”的全新校园也是香港城市大学在大陆的第三个园区,它将连接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的研究者与产业合作伙伴,并在珠江三角洲创造一个多元化的大学区。此外,全新校园也将成为科学、工程、商业及医学院的所在地。

UIA2030 获奖者名单公布!

今天,在波兰卡托维兹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城市论坛上,国际建筑师联盟(UIA)与联合国人居署一起宣布了UIA 2030 奖的获奖者。为了表彰建筑师通过展示设计质量和符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建筑干预措施对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的贡献。这个两年一度的奖项计划,从 40 个国家的 125 个提交项目中选出了来自德国、香港、阿根廷、孟加拉国和中国的获奖项目。

可持续性:一场关于空间的争论

在近年来的建筑议题中,有关可持续的讨论一直备受注目。建筑公司们把它当作设计理念中重要的一环,全球的建学院也将“绿色”建筑作为课程中的核心部分。这场有关可持续性的对话也深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参与其中。例如在网上,有许多关于如何将住宅打造得更生态友好和能源高效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