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气候条件正在发生变化,随着更加极端的温度和有限的资源,建筑和城市解决方案也必须改变。在气候变化后的情况下,我们的住宅如何能有效地展现外观且发挥作用?W-LAB 的建筑师们详细分析了这些气候变化的预测,为潮湿、炎热和干旱的气候开发了一个低科技的栖息地方案,其中包含了生物材料、可运输的解决方案以及促进小型和弹性社区生活的配置。
在后气候变化的情况下,房屋如何运作?
未来几年,家庭对住房的期望将如何发生转变?
自1950至2011年间,全球城市人口增加了五倍。2007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数量第一次超过了乡村人口数量。到2019年,城市人口已经占据总人口的55%,预计2050年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将居于城镇。然而,这项增长并非在世界各地都是持续的。根据联合国2018全球城镇化前景报告,全球城市人口在2018至2050间预计增加25亿,其中大约90%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当这些地区的人口增加,对于能源、食物和水的需求也会上升,使得资源更加稀缺。这种稀缺将由城镇化对气候与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所致。
Tainá de Paula: 面向新型社会计划的新城市模型
走近政治分歧和经济不平等日益加剧的社会背景、试验新的空间契约、了解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这些由2021年第17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策展人Hashim Sarkis提出的想法,可能会引发人们思考建筑是如何跨越社会和政治冲突并使它们物质化的。更多元的观点表明的可能性不同于常规思维所能指示的,为了理解这样的观点,我们采访了一位关注于贫穷郊区的巴西建筑师兼社区动员者,Tainá de Paula。
贝鲁特:受威胁的建筑遗产和受创伤的集体记忆之间
2020年8月4日,贝鲁特这座城市40%的区域在几秒内毁于一瞬。微不足道的几秒钟时间已然决定了这座黎巴嫩首都的城市和社会结构以及建筑遗产的命运。多年积累下来的文化资产即刻陷入危难,这场灾难造成的伤害比起声名狼藉的十五年内战更为触目惊心。这几秒钟抹去了过去和现在,并摧毁了未来的愿景。
新冠疫情后,生产力和共情的反思
ArchDaily 2020年8月的主题,共同生活,邀请读者思考我们与周围的人一同栖息于空间中的方式。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探讨在一个遭到新冠疫情冲击的世界中共同生后的不同方面,以及为了创造一个每个人都有生活,工作和成长的空间的世界而必须做出的改变。
从住宅到零售:重新定义建筑功能与空间类型
随着社会的需求和愿景的转变,空间类型和建筑功能不断地受到质疑。而这种重新评判的过程则逐渐成为了创新的前置条件。如下,本文描述了建筑在日常生活的几个方面对社会根本变化进行的探索,以及对现有的有关功能和空间假设的挑战。
从空中俯瞰游行示威、节日庆典和冲突事件
在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会达到97亿,也就是说在未来30年中将有20亿的人口增长。
建筑师如何表达政治观点?
当重大社会变革加速发生、人们对决策过程产生不满时,社会在政策与治理惯性中迸发出自下而上的运动、激进主义与大胆尝试。在如此多社会行动的实例下,建筑师是否拥有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立场?是否有能力打破现状构架?
以海草做表皮:旧传统与新技术的结合
受到乡土建筑启发,Kathryn Larsen是一位基于生物并与海藻打交道的设计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她一直在对大叶藻进行深入的探索,这是一种数百年来在世界各地被使用的材料。
Slack谈合作的未来:工作必须保持敏捷
新冠肺炎的流行已经重塑了我们合作的方式。从远程办公到虚拟编程,建筑师和设计者在重新思考传统办公结构,以重新构想全球的合作模式。对于建筑师Evelyn Lee来说,作为 Slack科技公司第一位高级体验设计师,她的工作聚焦于创造更好的办公空间体验。在这个被远程办公定义的时代,她正在探索文化和社区在今天的意义。
城市获胜了吗?Carlos García Vázquez 采访
三年前,在卡洛斯·加西亚·巴斯克斯(Carlos García Vázquez)出版著作《现代城市理论与历史》之际,我们邀请他进行了一次座谈,主题是现代城市——这个复杂而“不确定的生物”,着重讨论了定义当代城市的三种类别:大都市,特大都市和超级大都市。
居住在社区,13个充分使用的共享空间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密度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建筑师和城市规划者一直在寻求新的空间配置方案,在城市中安置或定居。共享住宅和工作空间的多元化是建筑领域如何适应新社会生活方式的一个例子。
“都市绅士化”下,中国城市空间激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自90年代开始,大量的中国城市都开始面临着都市更新。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城市飞速发展,一栋栋摩天大厦在主要城市中拔地而起,以吸引相对富裕的中产阶级从郊区搬来都市中定居。而这样的城市改造,无形中导致了原本生活在城市中的工薪阶级被迫搬迁甚至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在城市学中被称为“城市绅士化”。
共享空间的演变,高密度城市中的私密性与开放性
“密度”,一直是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考虑的重要因素。随着全球城市人口飞速增长,城市中的密度越来越大,密度的重要性也在增加。在城市规划的历史中,这个词常被相关的负面联想缠扰:过渡拥挤、贫困、安全感缺乏以及所谓“贫民窟”。埃比尼泽·霍华德在1898年提起的花园城市运动,就试图通过绿化带和反密集规划来应对城市弊病。勒·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是在这些理想模式之上建立的最有名的城市规划之一。然而在上世纪60年代,社会学家简·雅各布斯却推翻了这些影响深远的城市规划概念:她指出,建筑密度大并不等于过渡拥挤;一些密度大的城市区域,如她居住过的格林威治村,比其邻近的花园城市类型社区更安全和具有吸引力;她还强调美国的“贫民窟”概念常植根在反移民和反黑人的意识形态上。在她看来,密集并无固有的坏处,关键是我们对其的处理方式。如今,我们仍在设法解决如何为日益密集的城市进行设计的问题——我们应如何使城市兼具开放性和私密性?给它自由,但在必要时进行管理?尤其是我们应如何保证城市的安全,从犯罪的角度,也从新冠时代下预防疾病的角度。
生死皆无立足之地:亚洲埋葬之地的未来
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中,人们越来越难以找到舒适的地方生活,且逝去的人们可以安详休息的地方也逐渐变得稀缺。据估计,每年都有将近5500万人死去,活着的人数则是故人的15倍。然而城市规划者和建筑开发商则更在乎与活人做交易,继而忽略了丧葬方面。因此,两个平行世界之间则越来越紧张。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于如何处理和设计供生死共存的公共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疑问。
社会福利住房,潜在的社区生活发展推动因素
在考虑“我们将如何生活在一起”这个问题时,我们要着重注意的一点是这个短句中的预期时态和将来时态。这一理念不仅包含了我们已经共享的建筑环境的方式,还针对预期要解决的问题,以促进社区和互利的生活方式。
12个混合功能住宅合集:是家,也不仅仅是家
独立家庭住宅近年正静悄悄地发生着转变。不断增长的土地开销、城市居住区的扩大和对于可建造空间的缺乏导致了混合用途住宅的发展得到了提升。这样的结果是现在建筑师开始越来越多地将社区项目融入私人住宅项目中。我们现在能够看到很多包含有商业、文化、教育和工业用途的住宅。这一改变不仅带开了多样性和高效性,同时也让周围的社区在混合项目不断促发社会参与度、互动感和连接感的情况下得以重现生机。
ArchDaily X 联合国人居署:如何设计为人服务空间?
以针对快速城市化的挑战为主要工作重心的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又称联合国人类居住和可持续城市发展署,一直以社区的积极参与为中心开发城市设计领域的创新方式。ArchDaily 与联合国人居署合作,为您带来由由人居署直接提供,我们编辑进行改编的专题新闻、文章和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