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ArchDaily,您同意接受我们的合约条款,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Cookie政策.

如果想拥有最佳网站服务体验,请注册.

主页

使用 ArchDaily,您同意接受我们的合约条款,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Cookie政策.

如果想拥有最佳网站服务体验,请注册.

  1. ArchDaily
  2. 家琨建筑

家琨建筑: 最新资讯

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的作品集

2025 年建筑界最高荣誉奖普利兹克建筑奖授予:刘家琨,来自中国成都。他将乌托邦与日常生活、历史与现代、集体主义与个体价值等看似对立的事物编织在一起,设计出了支持和彰显普通市民生活方式的建筑。1978 年至 1982 年他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后更名为重庆大学),毕业后成为转型时期第一批肩负重建国家重任的高校毕业生。他于 1999 年成立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至今仍在家乡生活和工作,通过自己的作品惠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他是普利兹克建筑奖的第 54 位获奖者,颁奖典礼将于今年春天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阿布扎比举行。

刘家琨的作品摆脱了各种美学或风格上的束缚,对新世界进行了想象和建构。他所首倡的是一项策略而非某种风格,从不依赖于重复的的方法,而是基于每个项目的具体特征和需求,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估。在人口稠密、开阔空间稀缺的城市里创造公共区域,在密度和空间开放性之间建立了积极关联。

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的作品集 - Image 1 of 4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的作品集 - Image 2 of 4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的作品集 - Image 3 of 4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的作品集 - Image 4 of 4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的作品集 - 更多图片+ 42

10 件事,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

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通过融合乌托邦理念与功能性、社会参与与个人记忆,重新定义中国建筑。他的建筑作品是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反映,基于对场所、文化和材质的深刻理解而精心打造。刘家琨拒绝追求固定的建筑风格,他信奉的是一种策略而非标志性的美学,为每个项目量身定制,以适应其特定的背景和需求。他的作品将历史与现代城市需求、集体主义与个人体验、密集与开放融为一体,为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挑战提供了适时的解决方案。

刘家琨的设计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国哲学、常识和当地工艺,确保建筑自然地从其周围环境中生长出来,而非强加于环境之上。他的建筑体现出一种既连接过去又映照现在的真实性,避免夸张的手法,而是倾向于创造促进交流、富有灵性和人文关怀的空间。

10 件事,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 - Image 1 of 410 件事,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 - Image 5 of 410 件事,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 - Image 2 of 410 件事,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 - Image 3 of 410 件事,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 - 更多图片+ 18

Vladimir 观察记|中国先锋建筑师王澍&陆文宇、张永和&鲁力佳、刘家琨

我第一次去中国是在 2002 年,也就是国际奥委会将 2008 年夏季奥运会授予北京一年后。最初的旅行是探索自然、美食、古老的寺庙、考古遗址,以及总的来说,体验中国的生活方式,主要并不是在中国大城市。我一个西方游客,在纯粹好奇心驱使下,来到一个东方国家寻找旧世界、异国情调,希望瞥见一个丰富的传统文化,及其即将发生不可避免的彻底转变。当时,中国没有现代建筑,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当代建筑。只有少数独立建筑师几乎完全在雷达下进行的潜在新建筑语言开发的有前景的最初迹象。

Vladimir 观察记|中国先锋建筑师王澍&陆文宇、张永和&鲁力佳、刘家琨 - Image 1 of 4Vladimir 观察记|中国先锋建筑师王澍&陆文宇、张永和&鲁力佳、刘家琨 - Image 2 of 4Vladimir 观察记|中国先锋建筑师王澍&陆文宇、张永和&鲁力佳、刘家琨 - Image 3 of 4Vladimir 观察记|中国先锋建筑师王澍&陆文宇、张永和&鲁力佳、刘家琨 - Image 4 of 4Vladimir 观察记|中国先锋建筑师王澍&陆文宇、张永和&鲁力佳、刘家琨 - 更多图片+ 19

将建筑读成一本书

好用和好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用和美观是对建筑好坏的标准的判断准则。然而实用很容易把我们指向功能主义的唯一解,又或者创造雕塑一般的建筑。柯布西耶说:“你用石头、木材、混凝土来盖房子,那只是建造;你触动了我的心灵,那才是建筑。” 在这里,或许建筑的可读性能够成为好建筑的标准,将建筑读成一本书,遣词造句,经得起琢磨。

将建筑读成一本书 - Image 1 of 4将建筑读成一本书 - Image 2 of 4将建筑读成一本书 - Image 3 of 4将建筑读成一本书 - Image 4 of 4将建筑读成一本书 - 更多图片+ 8

王澍:“生活文化的延续性”|三联人文城市奖揭晓

人,是城市的目的与尺度。以人为本的城市是什么模样?2021年4月8日,由《三联生活周刊》发起主办,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典礼在成都举办。它以“重建联结”为第一届主题,希望在疫情之后这个特殊时刻,通过评奖这样兼具专业性和传播性的方式,来推动一场关于中国城市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的讨论。

刘家琨:“通过一以贯之的关注和方法,使不同面貌作品有共同的精神气质”

刘家琨于1956年出生在中国成都。读书时,建筑并非他的首选专业,因为最初他想成为艺术家。他听说建筑与绘画相关,因此报考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但当时他并不了解建筑师这项职业。1982年毕业后,他在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了两年,而他并不喜欢这段经历。因此,他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自我探索之旅,前往中国西部的西藏和新疆,在那里冥想、绘画和写作,创作了几本小说,同时还在文学院以作家的身份正式工作。

刘家琨:“通过一以贯之的关注和方法,使不同面貌作品有共同的精神气质” - Arch Daily 访谈刘家琨:“通过一以贯之的关注和方法,使不同面貌作品有共同的精神气质” - Arch Daily 访谈刘家琨:“通过一以贯之的关注和方法,使不同面貌作品有共同的精神气质” - Arch Daily 访谈刘家琨:“通过一以贯之的关注和方法,使不同面貌作品有共同的精神气质” - Arch Daily 访谈刘家琨:“通过一以贯之的关注和方法,使不同面貌作品有共同的精神气质” - 更多图片+ 67

蛇形画廊北京展亭开幕,家琨建筑事务所揭晓“以柔克刚”结构亮点

日前,新建成的蛇形画廊北京展亭在王府中环正式对外开放了。这是享有盛誉的蛇形画廊(Serpentine Galleries)其夏季展亭项目首次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以外的地方建成。该展亭由家琨建筑事务所设计,是王府中环与蛇形画廊的合作委托项目。

伦敦蛇形画廊首次出境到北京,刘家琨主导设计轻盈‘弓形’展亭

蛇形画廊(Serpentine Galleries)昨日宣布,其著名的夏季展亭项目举行17年来终将首次在海外亮相!今年蛇形画廊与北京的王府中环合作,将展亭项目从伦敦肯辛顿花园,带到北京王府井。此次,北京蛇形展亭(Serpentine Pavilion Beijing)将由创立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刘家琨主导设计。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展亭设计引用力学原理,以多个弓形钢板呈一字形横向排开并以钢索固定用作抵御强风,材料的弹性则为空间带来张力感。展亭建筑师刘家琨解释道,该设计的灵感源于国学中的‘君子之道’,以独特的结构展现了‘以柔制刚’的精神。人们将在弓形悬臂梁下方的开放空间,举行一系列文化活动。

伦敦蛇形画廊首次出境到北京,刘家琨主导设计轻盈‘弓形’展亭 - Image 1 of 4伦敦蛇形画廊首次出境到北京,刘家琨主导设计轻盈‘弓形’展亭 - Image 2 of 4伦敦蛇形画廊首次出境到北京,刘家琨主导设计轻盈‘弓形’展亭 - Image 3 of 4伦敦蛇形画廊首次出境到北京,刘家琨主导设计轻盈‘弓形’展亭 - Image 4 of 4伦敦蛇形画廊首次出境到北京,刘家琨主导设计轻盈‘弓形’展亭 -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