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阪市赢得了 2025 年世博会的举办权,这次国际盛会预计将吸引数百万游客。本届世博会将于 2025 年 4 月 13 日开幕,2025 年 10 月 13 日闭幕,这是日本第二次主办世博会,上一次是在 1970 年。纵观历史,世博会一直是展示和普及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场所,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设计。本届世博会,大阪选择了“为我们的生活设计未来社会”这一总主题,并通过三个副主题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概念: 三个副主题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概念:拯救生命、赋予生命权力和连接生命。建筑师藤本壮介被选为世博会场馆设计制作人,负责制定总体规划,并为参展国的设计师提供指导。
凉亭: 最新资讯
2025 年大阪世博会,从藤本壮介的总体规划到各个国家馆
2025 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中华书简
中国贸促会在 2023 年 4 月 26 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外公布了 2025 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方案。本次世博会中国馆将以文化展示和活动为重点,进一步推动中国与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的人文交流、民间友好和民心相通,促进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从结构建筑师眼中看中国建筑
当我们在讨论如何定义“结构”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发现结构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各异。在建筑中,结构的定义是: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本周未建成 | 3D打印议会,悬浮的悬崖平台
本周最佳未建成建筑 精选,重点介绍了ArchDaily社区提交的文化性结构。从亭子到装置,这篇文章探讨了城市文化干预的主题,并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地提交给我们的方案。
这包括了一个坐落在波斯沙漠沙丘中的亭子,一个为即将到来的火人节设计的非洲未来主义互动艺术装置,以及俄罗斯夏季电影院的新面貌,本综述探讨了建筑师如何重新构想传统的聚会场所,并创造各种规模的城市干预。这个综述还包括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国和英国的一系列建筑,每个建筑都对不同的环境和地形做出了回应。
Finding Infinity 为墨尔本制定零碳战略
Finding Infinity一家澳洲的研究机构联合了建筑师、规划部门以及投资商创造出了一个助墨尔本在2020实现自给自足城市的实战策略。该计划以典范案例研究和科学研究为基础,为城市从资源消耗者向零碳城市环境的过渡提出了10步计划。
藤本壮介公布‘海口滨海公共展亭’方案,建筑师与艺术家共塑的海岸线
MAD设计的‘云洞图书馆’封顶后,藤本壮介建筑师事务所公布了同海岸线的公共展厅设计,白色带状屋顶建筑将于2021年春季开始建造。该建筑属于“海口·海边的驿站”大型国际公共艺术项目之一,由著名艺术策划人翁菱担纲策划,以“自然·共生·未来”的理念,邀请全球炙手可热的一线建筑师和艺术家共同参与,跨界携手,创意设计多个形态不一、 功能多元、风格迥异的艺文主题的服务性驿站,联动形成一组海边带状地标建筑群。
以回收牡蛎壳为材料,建造悉尼港景观亭
SPRESSER和Peter Besley赢得了悉尼码头设计竞赛。他们将用回收的牡蛎壳打造一个亭子。正如团队所说,该亭子参考了人类在海边聚集的场景;这是一个民主的聚集空间,人们可以在景观天蓬下举行会议和活动。亭子的目的是赞美陆地、海洋和天空,这些组成场地的自然元素。
中国传统模块化木构建筑的前世今生
随着中国城市的迅速扩张,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和工匠们开始面临着在短时间内快速建造出经济住房这一难题。模块化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结构体系在近几年开始风靡。该体系是以每个房间作为一个模块单元,提前在工厂中进行预制生产,完成后运输至施工现场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成为建筑整体。其连接方式的多样性,给建筑本身在设计和后期维修上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小型快闪装置:小空间新感受
临时建筑装置可充分利用微小的空间并能够为使用者提供较为亲密的体验。作为临时建筑的一种,这些快闪场所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它可以追溯到至少罗马时代,出现在被称为ludi的节日庆典场合下 。它们突破了建筑的界限,其轻巧的触感可发挥最大的冲击力,每一个临时装置都是在试图表达一个观点。如今,它们的设计通常是围绕着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的,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019年伦敦杜尔维治展馆“彩色宫殿”效果图公布
由普莱斯戈尔(Pricegore)和英卡·伊洛里(Yinka Ilori)设计的“彩色宫殿”被选为伦敦2019年的杜尔维治馆(Dulwich Pavilion)。这是2019年6月伦敦建筑节期间,在杜尔维治美术馆开放的一个临时结构,“彩色宫殿”是一场色彩、图案和灯光的狂欢,灵感来源于欧洲和非洲的文化传统。
该设计是从六个新兴建筑公司的竞争候选名单中挑选出来的。PUP建筑事务所是现场公众投票的获胜者,该投票在评审团中代表一票。
名摄影师 Laurian Ghinitoiu 在2018年蛇形画廊展亭捕捉‘场地精神’
继本周伦敦蛇形画廊2018年展亭开幕后,著名建筑摄影师 Laurian Ghinitoiu 也来到了这座由墨西哥建筑师 Frida Escobedo 设计的新作。在这个摄影系列中,Ghinitoiu 穿梭于水泥瓦和镜像中,用镜头捕捉新展亭的空间精神。
2018年展亭以两个长方形体量围合出一个半开放的庭院。建筑设计运用了墨西哥本土建筑的特征,又融于伦敦的场地气质。
霍尔扩建美国肯尼迪中心见雏形,施工过程大公开
由史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Steven Holl Architects)设计的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John F. Kennedy Center)扩建项目在施工当中发布了新照片。REACH 扩展项目将会在2019年9月开放,旨在“为艺术家和参观者提供全新而多样的机会,能与中心进行充分的互动和接触。”
该项目占地4.6英亩(约18,616平方米),而室内空间为72,000平方英尺(约6,689平方米),这让公共区域增加了20%的空间,室外区域增加了一倍面积。
香港凉亭遇上芬兰桑拿,展览“沐热乘凉 Hot is Cool”让空间造就文化
致力推动创意设计与建筑新思维的非牟利机构 Culture For Tomorrow 近日于香港尖沙咀文化中心露天广场举办跨界文化活动「沐热乘凉 Hot is Cool:芬兰与香港的文化对话」。
Culture for Tomorrow (CFT) 由文化企业家郑志刚(Adrian Cheng)于2017年正式成立,透过提供多元资源及平台,让新生代设计师及建筑师实现以人为本的前瞻创意,以大胆张扬的方式带进社区。适逢芬兰亦于同年庆祝立国100周年纪念,借此契机,CFT筹划了「沐热乘凉」这个跨界文化活动,大胆破框地以芬兰桑拿和香港凉亭一热一凉的在地生活文化为主题,由两地的新晋建筑师揉合前瞻创意与传统概念,重新设计这两种独特建筑作为文化活动空间,激发大众对「空间造就文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