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chDaily
-
苏黎世
苏黎世: 最新资讯
奥地利,维也纳 © trabantos via Shutterstock长久以来,追寻理想城市一直是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热议的话题。除了美学特色和文化遗产,每个城市的生活质量或许是这一追寻过程中最重要的标志。今年,The Economist 的姊妹公司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发布了 2024 年全球宜居指数,突出了在这场持续探索中表现卓越的城市。维也纳连续第三年被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哥本哈根、苏黎世和日内瓦等欧洲城市也名列前茅,这得益于它们较小的人口规模,有助于降低犯罪率和减少拥堵。与 2023 年的排名相比,北美和澳大利亚城市因持续的住房危机而排名下滑。
该评估对全球 173 个城市进行了排名。每个城市的得分基于 30 个定性和定量因素,这些因素分为五大类:稳定性、医疗保健、文化与环境、教育和基础设施。得分依据外部数据点、内部分析师和城市内贡献者的意见综合得出。在各类别中,稳定性类别的得分下降幅度最大,因为抗议活动和武装冲突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在排名垫底的城市中,叙利亚的大马士革继续被评为调查中宜居性最差的城市,其次是利比亚的黎波里,这反映了这些地区的严重不稳定性。




+ 8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8070/2024-quan-qiu-yi-ju-cheng-shi-ming-dan-chu-luMaria-Cristina Florian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7453/su-li-shi-bei-le-li-fu-jie-36-hao-ban-gong-lou-cf-mollerValeria Silva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2075/su-li-shi-da-xue-er-tong-yi-yuan-he-er-zuo-ge-yu-de-mei-long-shi-wu-suoHadir Al Koshta
https://www.archdaily.cn/cn/1014362/su-li-shi-the-circle-zong-he-ti-shan-ben-li-xian-she-ji-gong-changClara Ott
https://www.archdaily.cn/cn/1003018/san-yan-wu-studio-anna-jachAndreas Luco
视频
Vienna, Austria. Image © mRGB | Shutterstock根据经济学人智库 (EIU) 2023 年的全球宜居指数显示,维也纳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球最宜居城市。这也是维也纳在五年内第四次位居榜首,在稳定性、文化和娱乐以及可靠基础设施等方面表现出色。丹麦哥本哈根保持在第二的位置,墨尔本和悉尼分列第三、四位,跻身前五之列;在疫情爆发前,这两座城市一直都处于领先位置。
在乐观与不稳定的主题之下,今年的全球指数得分已恢复至新冠疫情前的水平,强调了全球已从疫情中完全恢复。该调查根据稳定性、医疗保健、文化和环境、教育和基础设施这些维度对 173 座城市的生活条件进行了排名。调查显示,尽管稳定性得分由于世界范围内的冲突、政治动荡、社会抗议、通货膨胀和战争在 2023 年低于均值,如今“城市的生活比过去 15 年来的任何时候都要好一些”。




+ 8
https://www.archdaily.cn/cn/1003162/2023-quan-qiu-yi-ju-cheng-shi-ming-dan-chu-luChristele Harrouk
https://www.archdaily.cn/cn/1000895/glc-da-lou-eth-zurich-boltshauser-architektenPaula Pintos
https://www.archdaily.cn/cn/1001204/zhan-ting-bing-chuan-zhi-sheng-rotative-studioAndreas Luco
Still from the movie "Women in Architecture". Image © Boris Noir从意外进行建筑研究,到最终爱上这个领域的复杂性及其众多层次,Johanna Meyer-Grohbrügge 对建筑的双重性感到惊奇;智慧层面与物理层面。Meyer-Grohbrügge 在柏林的创始人,建筑师和她的工作室寻求内容的空间化,建立关系,并找到共同生活的解决方案。
Johanna Meyer-Grohbrügge与森俊子(Toshiko Mori)和Gabriela Carrillo一起参与了一部名为“建筑中的女性”的新纪录片,该片于11月3日首映。这部由 Sky-Frame 与 ArchDaily 合作拍摄、由 Boris Noir 执导的电影催化了建筑界的热点话题的讨论。




+ 3
https://www.archdaily.cn/cn/992931/zuo-jian-fa-de-jian-zhu-she-ji-fei-dian-xing-jian-zhu-shi-johanna-meyer-grohbruggeChristele Harrouk
视频
Vienna, Austria. Image © Uladzik Kryhin| Shutterstock奥地利维也纳在经济学人智库 (EIU) 2022 年全球宜居性指数排名中位居榜首,至2018-2019 年后重回第一,主要是因其稳定性和强大的基础设施,以及良好的医疗保健和大量的文化与娱乐机会。西欧和加拿大城市名列前茅:丹麦哥本哈根排名第二,瑞士苏黎世和加拿大卡尔加里位居第三。榜单新增加了 33 个新城市,其中三分之一在中国,使总数达到 172 个,而由于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政治纠纷,今年没有对基辅进行调查分析。
该研究指数分为 5 个类别,即稳定性、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环境以及基础设施,主要受新冠疫情影响。虽然全球大部分地区对 covid-19 疫情的限制有所减弱,但宜居性排名逐渐向“疫情前”的榜单靠拢,而全球平均得分仍低于疫情前的水平。尽管疫情已经逐渐消退,但今年俄乌冲突的紧张局势出现了对宜居性的新威胁。




+ 8
https://www.archdaily.cn/cn/984867/wei-ye-na-ge-ben-ha-gen-he-su-li-shi-ru-xuan-2022-nian-quan-qiu-zui-yi-ju-cheng-shiChristele Harrouk
© IIMIGO作为苏黎世机场最大站场的A航站楼(Dock A)是本次国际设计竞赛的主题。获胜团队由BIG建筑事务所作为设计主持、HOK担任航空建筑师、Pirmin Jung为木材专家、NACO任航空顾问、Buro Happold为工程师、以及10:8 architects事务所。获胜提案聚焦于乘客在机场中的体验和流线,并使用精简的承重系统。评审团:“该 V 形木柱既提供了结构功能,又切实满足了项目所处地理位置和时代的独特身份”。




+ 2
https://www.archdaily.cn/cn/983773/big-plus-hok-lian-he-ti-ying-su-li-shi-ji-chang-hang-zhan-lou-da-v-mu-jie-gouMaria-Cristina Florian
MFO Park, Zurich, Switzerland . Image © Paul ClemencePaul Clemence 在苏黎世 MFO 公园的摄影作品是建筑摄影中最令人回味的一个系列之一,它展示了人造金属外壳与公园本身自然属性并存的现象。藤曼缠绕在结构框架上的画面为这个景点带来新生和更加迷人的形象。
生机勃勃的苏黎世 MFO 公园位于瑞士,曾经欧力孔机械厂(MFO)使用此地约一个世纪。长期工业生产使这里遍是建筑垃圾和污染,如今绿树成荫的 MFO 公园生长着白蜡树,变成了绿色天堂。它提供了多样的开放空间,供公众进行各类活动,有“公园之家’”、大型开放大厅和覆盖着攀援植物的棚架。




+ 5
https://www.archdaily.cn/cn/982280/she-ying-zuo-pin-burckhardt-and-partners-su-li-shi-mfo-gong-yuan-paul-clemenceRebecca Ildikó Leete
London. Image via Shutterstock/ by Songquan Deng环球金融杂志公布了其 2022 年全球最宜居城市排名。今年的排名以八个不同的参数为依据,计算和比较城市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如经济、文化、人口、环境等,今年的排名还考虑到了每个国家的每千人新冠死亡率,以反映我们现今生活的焦点。通过全球城市实力指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Statista 和 Macrotrends 的数据,该榜单力求以一个完整的视野,将传统的指标与新的因素放在一起。
排名第一的是英国伦敦,这个城市虽然在新冠指标中没有得到很高的排名,但仍然位居榜首,主要是由于它在文化、交通便利性和人口增长方面的得分。东京被选为第二名,因为其人口数量在过去10年中一直在下降,所以人口这一参数分数较低。上海紧随其后,排在第三位,因为它的新冠死亡数字相对较低,人口增长强劲。新加坡和墨尔本排在第四和第五位。




+ 16
https://www.archdaily.cn/cn/979462/2022-nian-shi-jie-top20-zui-jia-ju-zhu-cheng-shiChristele Harrouk
© 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 Nationalgalerie / Reinhard Friedrich去年,一系列新建博物馆、扩建博物馆和翻修博物馆项目都向公众开放了,为世界各地的文化景观增添了新的色彩维度。从期待已久并重新开放的柏林新国家美术馆(Neue Nationalgalerie),到由西泽立卫设计与景观融为一体的济宁美术馆,以及 MVRDV 的镜像 Depot 公共艺术仓库,他们是探索最新艺术和文化场所的建筑。




+ 5
https://www.archdaily.cn/cn/975208/9-jia-zhan-shi-feng-fu-yi-zhu-he-wen-hua-feng-mao-de-xin-bo-wu-guanAndreea Cutieru
© Roman Keller瑞士杜本多夫可谓是建筑技术人员的圣地。在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和瑞士联邦水产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的共享学术园区内,作为公立大学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依托不断变化发展的NEST研究大楼,进行了近十年的工程与建筑实验。今年八月,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公布了其最新的HiLo扩建部分,HiLo是“高性能与低排放”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其为基于既有结构的两层加建模块,利用中世纪的建筑原理和当代数字方法共同提高了混凝土的可持续应用标准。

https://www.archdaily.cn/cn/975487/su-li-shi-lian-bang-li-gong-xue-yuan-hilojia-jian-dan-yuan-zhong-xin-ding-yi-ke-chi-xu-hun-ning-tu-she-ji-biao-zhunMatthew Marani
Winkel 之家 / Sasaki © Stefan Küng
我们喜欢用美妙的创意装饰品填满我们的房子,每次进入房间都这些装饰品都会给我们带来愉悦。正是这些装饰物将房子变成了一个家。但是,对于那些坐落于迷人风景之中的房子,为什么要把所有的自然装饰拒之门外,而只用室内的仿制品来代替呢?
使用玻璃隔断或落地、推拉玻璃门扇,通过将环境引入室内,设计者可以把室内和室外空间连接起来,与大自然建立更深的联系,让当地的景观成为住宅中最大的室内空间。以下是一些精选的住宅项目,这些项目使用了创新的推拉窗,并与周围的景观形成了一种关系。
https://www.archdaily.cn/cn/975309/liu-ge-yong-you-jue-jia-guan-jing-shi-ye-de-zhu-zhai-she-jiJames Wormald
建筑摄影师9sekunden与David Chipperfield 建筑事务所联合制作了一部关于瑞士苏黎世美术馆扩建部分的微电影。该特辑以游客视角展示了在新的苏黎世美术馆中的旅程,其中还包括著名编舞师威廉·福赛斯(William Forsythe)创作的互动装置“万物之感”。影片伴随着人们的好奇心穿行于建筑中,重点刻画了苏黎世文化、城市性及建筑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 4
https://www.archdaily.cn/cn/975204/jian-zhu-wei-dian-ying-zuo-pin-david-chipperfield-su-li-shi-mei-zhu-guan-kuo-jianDima Stouhi
© Paul Clemence建筑摄影师 Paul Clemence 发布了一组新的系列照片,拍摄的是 Riken Yamamoto 的 ‘The Circle’ 项目,这是一个在苏黎世机场的功能复合的更新设计。该设计是一份参赛作品,竞赛要求建筑师为游客创造瑞士的在地感、惊喜和与世界的连接。Yamamoto 的获奖设计以其倾斜的外立面、直线与曲线轮廓的组合,从实体和视觉上都将机场与公园联系起来,创造出一个瑞士特色鲜明的建筑。




+ 63
https://www.archdaily.cn/cn/973444/she-ying-zuo-pin-riken-yamamoto-rui-shi-xiang-mu-the-circle-paul-clemenceDima Stou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