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casa 吾家 45 号 / TEMAarchitects - 建筑图, 独立住宅, 表皮](https://snoopy.archdaily.com/images/archdaily/media/images/62fb/9103/2f21/0701/737c/696c/slideshow/mecasa-45-house-temaarchitects_1.jpg?1660653844&format=webp&width=640&height=580)
Surabaya: 最新资讯
MEcasa 吾家 45 号 / TEMAarchitects
玻璃天花板,Locaāhand 餐饮俱乐部 / Isso Architects
融入渗透性设计的寄宿公寓 / Andyrahman Architect
Bamboom: 在 Elora Hardy 的 TED 演讲上探索竹子的普及
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最让人惊讶的是竹子——它是一种完全自然且可持续的材料,它的抗拉强度可以使它在24小时内达到900毫米(3英尺)——这是它被公认为一种神奇的建筑材料。像许多传统建筑材料一样,竹子不再拥有曾经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建筑的通行,但 Elora Hardy 的努力可能会帮助它重新回到从前的辉煌。Ibuku作为一家专门使用竹子的设计公司,Hardy最近的 TED 演讲是一个非常棒的作品,它贯穿了竹子的优雅和建筑的美德,并展示了蜿蜒的私人住宅和手工建造的学校建筑。
保罗·鲁道夫在东南亚,重读那些被遗忘的混凝土‘怪物’
![保罗·鲁道夫在东南亚,重读那些被遗忘的混凝土‘怪物’ - Image 46 of 4](https://images.adsttc.com/media/images/5a10/75cf/b22e/382f/e000/0206/newsletter/_DS20586.jpg?1511028165)
谈及保罗·鲁道夫辉煌的事业生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的建筑浪潮。最为人所知的是早期他在哈佛求学时师承于格罗皮乌斯之下,受格罗皮乌斯与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影响,设计出了早期备受赞誉的佛罗里达海边住宅系列,随后不断探索并打破了初期Sarasota School的风格以及僵化的现代主义风格:在耶鲁大学担任建筑系主任期间,他的风格开始转向粗野主义派,追求不朽的形式感,粗糙的混凝土和多级空间里光的交织与相互作用。接着走向低谷:备受推崇的耶鲁艺术与建筑楼因为当时建筑行业开始质疑现代主义建筑理念并迎来后现代主义而被推向风口浪尖,他在美国的业务越来越少以至于不得不转战东南亚市场。除了在美国几个分散的委员会偶尔出现,鲁道夫的最后二十年主要生活在香港、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直到1997年去世。
但当然,历史学家们后来通过重读他晚年未被研究过的一些作品一次次的试图挑战这位没落建筑师的传奇。此外,建筑摄影师Darren Soh拍摄的纪录片——鲁道夫在东南亚的主要作品: 新加坡的The Colonnade (1986), The Concourse (1994)和印度尼西亚泗水的the Intiland Tower (1997)为越来越多对鲁道夫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