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4 月 13 日开幕的 2025 大阪世博会将各国和组织汇聚在一起,主题为“闪耀生命的未来社会的设计。”位于梦洲人工岛上的这场盛会预计将吸引数百万游客,重点关注创新、可持续发展和跨文化交流。总体规划由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主导,他构想了一个名为“大屋顶”或“大圆环”的圆形结构。直径为1.5 公里的漂浮顶篷将连接下方的国家馆和主题馆,作为团结与合作的象征,同时提供遮荫的步道和活动空间。
2025 年 4 月 13 日开幕的 2025 大阪世博会将各国和组织汇聚在一起,主题为“闪耀生命的未来社会的设计。”位于梦洲人工岛上的这场盛会预计将吸引数百万游客,重点关注创新、可持续发展和跨文化交流。总体规划由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主导,他构想了一个名为“大屋顶”或“大圆环”的圆形结构。直径为1.5 公里的漂浮顶篷将连接下方的国家馆和主题馆,作为团结与合作的象征,同时提供遮荫的步道和活动空间。
在过去近二十年里,世界各地的城市纷纷拥抱“明星建筑”——即由全球知名建筑师设计的未来主义、引人注目的建筑。在中国,这一趋势尤为显著,因为快速的城市化推动了标志性大型建筑的建设,如扎哈·哈迪德的银河 SOHO、OMA 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总部以及赫尔佐格与德梅隆设计的北京鸟巢体育场。在建造之初,这些建筑都被誉为进步和全球雄心的象征。然而,全球建筑界已经开始转向更加注重环境、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法,而中国正是这一转变的关键推动者之一。今年,刘家琨荣获 2025 年普利兹克奖,进一步凸显了这一转变。
深入了解 Iván Bravo 的创作实践后会觉得非常有趣,首先是因为探索他的建筑作品会让我们沉浸在一个广阔的创意宇宙中,这源于建筑师对各种相关学科的兴趣和好奇,这些最终直接反映在他的实体建筑中。对制作方法、过程、构件、设计和材料的持续思考,汇聚成一种高尚而诚实的建筑风格。
在参观第 18 届国际建筑展时,ArchDaily 团队有机会与国家馆的几位策展人以及整个展览的策展人 Lesley Lokko 进行了交谈。讨论深入探讨了今年双年展的独特性,重点是对非洲作为“未来实验室”的理解。用 Lesley Lokko 的话说,通过这一视角,双年展成为了“一次治愈的体验”,重新诠释和解构了非殖民化、去碳化、资源管理等理念背后的意义,或发现了本土实践形式中隐藏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