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ArchDaily 中国年度建筑大奖的评选成功落下帷幕!感谢各地读者的付出,让我们的大奖更加公平和有意义。ArchDaily China 希望更多的中国建筑参与到全球交流的浪潮之中,向世界介绍中国建筑。我们坚守初衷,成为让大众获益的开放平台,让建筑行业变得更为具包容性也更加平等。
2025 ArchDaily 中国年度建筑大奖由 Dornbracht 赞助举办,这是一个全球领先的厨卫设计品牌,为您提供第一线产品。
2025 ArchDaily 中国年度建筑大奖的评选成功落下帷幕!感谢各地读者的付出,让我们的大奖更加公平和有意义。ArchDaily China 希望更多的中国建筑参与到全球交流的浪潮之中,向世界介绍中国建筑。我们坚守初衷,成为让大众获益的开放平台,让建筑行业变得更为具包容性也更加平等。
2025 ArchDaily 中国年度建筑大奖由 Dornbracht 赞助举办,这是一个全球领先的厨卫设计品牌,为您提供第一线产品。
随着过去两周的激烈角逐,ArchDaily 的读者们已经从超过 500 个项目中票选出 ArchDaily 2025 中国年度建筑大奖的前 15 名。在提名阶段,我们共同见证了这个大奖竞选对建筑发展的积极作用。这些进入决选名单的建筑项目无疑是最能给我们的读者带去灵感,也同样反应出建筑社会的发展趋势。
今年的参赛项目类型众多,在入围的 15 个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家逐渐把视角从大型公共建筑转向乡村振兴、社区公共空间、新校园建设以及小型的室内空间。人们越来越关注切身的需求、居住体验以及自己身边的空间。在不同的项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地产行业与建筑行业趋向于转型的时期,不同事务所对城市与使用者需求的回应。
在揭晓入围提名名单之前,我们想再次强调这一奖项评选流程的价值——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平台,我们深切地意识到自己对这一行业以及推动建筑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的责任。民主投票、以用户为中心的“年度建筑奖”是我们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支柱之一,旨在打破既定的等级制度和地域壁垒。以下是 ArchDaily 2025 中国年度建筑大奖的 15 个入围决赛的作品,决赛投票期将从 2025 年 4 月 2 日开始,至 2025 年 4 月 9 日晚上 11 点 59 分(北京时间)结束。最终获奖者将于 2025 年 4 月 10 日公布。点击查看具体的章程及投票方式。
为了提升城市中心的自然体验并吸引新的自然体验,一些城市空间的设计与规划、复兴工作与旨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保持与当地景观相契合的自然联系的策略相一致。通过污水处理和雨水排放的技术解决方案、提高可达性、融入休闲活动、引入本土植被等更多措施,众多公园、广场和花园被融入到城乡结构中。这些努力旨在过滤污染、净化空气、解决社会问题,并促进能够加强自然、生物多样性和社会之间联系的体验。
Atelier Global 香港汇创国际于 2007 年在香港创立,是由一百二十余位来自全球多元化背景又充满创造力的设计师组成,国际化的观念,不同的文化背景,带来了设计的多元与前瞻。在都市建构中,我们期望寻求设计的开放与创新,并通过对文化艺术、功能策略和与自然形态的多维思考,建立起建筑与城市、人与空间的情感联结。
立足于文化与创意视角,我们在积极参与学术和文化研究的同时作品也屡获国际权威专业设计大奖,其中包括德国 iF 设计大奖、美国 IDA 国际设计金奖、意大利 A Design Award 国际设计铂金奖和香港建筑师学会大奖等。
ArchDaily 中文网站今年已经 10 岁,从中国文化和场地出发的设计,已经成为全球建筑设计交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极具话题性地参与到全球建筑和设计的发展浪潮中。中文平台为中文读者带来全球的建筑和设计的咨询和信息,更重要的是将中国建筑和设计向世界展示。我们坚守初衷,成为让大众获益的开放平台,让建筑和设计行业变得更具包容性也更加平等。
今年,我们再次向中文读者发出邀请,希望每个人都能参与 2025 年中国年度建筑大奖的评选。通过不带偏见、不受地域限制的投票方式,每个人都是评委中的一员,为大家选出当下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建筑和设计项目。接下来的三周,第一阶段,您将对过去一年发布的 500 多个项目进行投票,收获提名最高的 top 15 进入第二阶段入围名单;第二阶段,在已经脱颖而出的 15 个项目中再次进行投票,最终决选出年度最佳的冠军、亚军和季军。
2025 ArchDaily 中国年度建筑大奖由 Dornbracht 赞助举办,这是一个全球领先的厨卫设计品牌,为您提供第一线产品。
日本第三大城市大阪,是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活力之都,是建筑爱好者的必游之地。历史上,大阪因其商贸中心的角色而被称为“国家厨房”,同时,它也是一座文化与建筑多元融合的城市。大阪的地标性建筑从历史悠久的大阪城到引人注目的现代建筑不一而足,每一处都映射出日本不断演变的城市风貌。
作为万众瞩目的2025年世博会主办城市,大阪即将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其建筑实力。城市天际线上,知名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的创新之作比比皆是,包括前沿的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和滨水区改造项目。安藤忠雄、隈研吾建筑事务所、竹中工务店等著名日本建筑师,以及多米尼克·佩罗、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贝里建筑师事务所等国际大师都为大阪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将现代与传统完美融合,打造出既反映历史底蕴又大胆展望未来的独特建筑风貌。
2025 年注定将成为建筑领域的一个里程碑,预示着创造力与探索精神的蓬勃复兴。随着社会面临气候变化、快速城市化和技术革新等挑战,建筑既是这些动态变化的镜像,也是指向可持续与包容未来的指南针。今年的建筑活动日程丰富多彩,为庆祝建筑学科的变革力量提供了诸多机会——从突破界限的节日到探索紧迫的文化与环境叙事、引人深思的展览。
从久负盛名的双年展到首次举办的盛会,包括 2025 年世界建筑节、Desert X Al Ula 艺术节和缔约方气候大会(COP Climate Conference)在内,2025 年的日程强调了可持续性、遗产保护和社区等主题。这些活动凸显了建筑在塑造更美好未来方面的独特能力,即在应对全球挑战的同时,尊重文化多样性和设计创意。
Atelier Global 香港汇创国际于 2007 年在香港创立,是由一百二十余位来自全球多元化背景又充满创造力的设计师组成,国际化的观念,不同的文化背景,带来了设计的多元与前瞻。在都市建构中,我们期望寻求设计的开放与创新,并通过对文化艺术、功能策略和与自然形态的多维思考,建立起建筑与城市、人与空间的情感联结。
立足于文化与创意视角,我们在积极参与学术和文化研究的同时作品也屡获国际权威专业设计大奖,其中包括德国 iF 设计大奖、美国 IDA 国际设计金奖、意大利 A Design Award 国际设计铂金奖和香港建筑师学会大奖等。
在为期两周的第 16 届年度建筑奖公开投票之后,经过全球读者的提名与投票,从 4000 多个项目中选出了 75 个入围项目,涵盖 15 个类别。今年的奖项旨在表彰全球范围内设计、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巅峰之作,入围名单中展示了一系列卓越的项目。作为一个大众投票奖项,我们相信您的选择真实地反映了当前的建筑状态,而今年入围决赛的项目的水平进一步彰显了该领域的卓越性和多样性。
欢迎来到 ArchDaily 2025 年度建筑大奖评选!今年该奖项已步入第16届,但依然是建筑领域最具全民认可度的奖项,旨在颂扬建成环境中的卓越与创新。每年有超过 4000 个项目参与评选,它已成为全球标杆,其影响力得益于我们读者的热烈支持。
每一年,您的投票都在塑造建筑的未来,凸显那些跨越界限、重新界定可能性的卓越项目。如今,我们再次踏上这段旅程,诚邀您加入这场共同庆祝的盛会,向建筑与设计领域的多样性、创造力和独创性致敬。让我们携手,一起认可并提升那些鼓舞人心、带来挑战并塑造我们周围世界的项目。请投出您宝贵的一票,共同塑造当下与未来的建筑风貌!
随着建筑环境不断演变以反映和应对人类多样化的需求,包容性建筑的概念日益凸显。这种方法优先考虑同理心、无障碍性和公平性,致力于创造能与不同人口统计特征、能力和文化背景的个人产生共鸣的空间。它超越了仅仅满足无障碍标准或融入通用设计元素,而是体现了一种范式转变,使建筑人性化,并使其与基本的社会价值观保持一致。通过这一视角,包容性建筑促进了联系,拥抱了多样性,并确保物理空间有助于集体福祉。
本文通过 2024 年发表的精选文章,探讨了四个相互关联的主题——同理心、包容性建筑以及空间公平性和无障碍性。这些主题共同揭示了建筑如何回应社会挑战和愿望,展示了其作为社会变革催化剂的潜力。从设计情感联系到解决空间不平等问题,2024 年的经验教训强调了建筑师的责任,即创造超越功能性的空间,在每个层面上倡导包容性,并营造每个人都感到被看见、被重视和被赋权的环境。
PILLS 是一个位于北京和深圳的复合型建筑工作室。我们的工作领域主要包括:建筑与室内设计、装置与展览设计、城市与景观设计、跨媒介生产与文化传播等思辨性实践。从装置到公共建筑,从文化项目到商业开发,PILLS在专业领域积极回应各类型城市与建筑设计服务的同时,也依靠多种媒介推动当代建筑文化生产。
PILLS 的建筑、研究与艺术项目在业界被广泛认可。工作室的作品在国际各大展览中均有呈现,其中包括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里斯本三年展、奥斯陆三年展、首尔双年展、赫尔辛基设计周、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北京艺术双年展、全国美展、上海PSA青年策展人项目、北京现代汽车文化中心青年策展人项目、大声展、深圳坪山美术馆"九层塔"展、山中天艺术中心"新一代的工作方法"展等。工作室的作品也荣获了许多奖项,其中包括纽约 ADC 设计大奖年度最佳设计工作室、类别最佳奖、金立方体奖,伦敦设计奖最高荣誉白金奖,MUSE 设计奖最高荣誉铂金奖,诺曼·福斯特基金会"哈尔科夫住房设计挑战赛"二等奖,Fairy Tales竞赛一等奖,Jacques Rougerie 竞赛一等奖,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组委会大奖及学术委员会大奖等。
PILLS 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王子耕,建筑师、艺术家、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系副系主任。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硕士。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总策展人,学术委员会委员。广州美术学院湾区创新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深圳大学本源设计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雪城大学客座教授,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讲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开放课程导师。研究领域包括环境技术、建筑展览、建筑媒介与叙事。
全年中,ArchDaily 团队致力于不断拓展和充实项目库。团队成员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各自仔细考量所在地区涌现出的最佳作品,力求展现最具启发性和创新性的建成作品,实现多元化的代表性。团队关注新兴的实践方法、新技术以及传统建筑技术的乡土复兴。他们还关注社会驱动型倡议以及知名建筑师的主要作品,以提供对当今建筑世界的全面视角。
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与政治中心,以其跨越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建筑语言,展现了这座城市的深度与多元。从中国尊和大兴国际机场这样的宏伟地标,到隐藏在胡同深处的四合院更新项目;从首都钢铁厂工业遗址的华丽重生,到百子湾、白塔寺的精致演绎,北京的建筑实践从未让人失望,每一处空间都诉说着属于北京的独特故事。
在这座城市里,记忆得以保留,活力不断涌现。让我们走进北京,透过建筑的视角,重新发现“老北京”中的“新北京”,在空间中感受时间的厚度与城市的脉搏。
一直以来,ArchDaily 都在致力于提升用户的体验——我们不断探索着如何更深入地挖掘内容,并尝试着不同的内容呈现方式。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思考着如何为 ArchDaily 社区的新老成员创造更多的价值,并提供潜在的帮助。
为此我们推出了 ArchDaily Plus 会员计划,该计划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用户界面和独有的新功能,同时持续为所有热爱建筑,对建筑感兴趣的人士提供必不可少的工具和知识。该计划不仅为使用者提供更多日常灵感,同时保证关键信息(包括六个月内发布的项目、新闻和内部文章)的免费获取。
在一个以快速城市化、全球环境不断恶化和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的时代,建筑扮演着复杂的角色,并承担着与文化、政治和经济因素紧密互动的责任。在此背景下,Níall McLaughlin 凭借其根植于历史背景却又对当代挑战保持警觉并作出回应的设计手法而脱颖而出。他的工作室 —— Níall McLaughlin 建筑事务所,采用以对话为中心的方法,营造了一种创新协作的工作环境。
被选为 ArchDaily 2024年最佳新实践之一的米思建筑位于中国南京,他们将其从中国乡村磨炼出来的设计方法带到城市实践中,以应对和处理不同规模的项目。这些项目的实践既保持了他们对服务社区本身个性的认同,又极具现代性,成为中国建筑实践方向的一种。他们真诚地回应了场地、建造、功能需求以及社交性的表达。从他们工作室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们是一家包容性的设计工作室。
在接受 ArchDaily 的采访时,他们将自己的设计实践总结为“风景的进化”,每次都会从场地中汲取设计灵感,不仅是对自然或文化的回应,并且成为景观的一部分。这使得即使没有建筑专业背景的普通观众也能感知到设计所营造的氛围。他们将建筑视为一种社会活动,每个设计都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资源,以达到相对较好的效果,同时回应环境、文化遗产、材料、工人的工艺、空间的功能类型以及业主的实际需求。
设计典型的住宅建筑很少会征求未来居民的意见。这些项目往往由房地产开发商根据预先定义的市场需求创建,很少为了居住舒适性进行优化。德国兴起的一种新型开发系统旨在改变这一现状,将居民置于新住宅开发的核心位置。Baugruppe 系统(德语意为“建筑小组”)提出了一种建造住房的替代方案,允许个人团体共同设计和建造他们的居住空间,绕过传统开发商,创造个性化和可持续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