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ArchDaily,您同意接受我们的合约条款,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Cookie政策.

如果想拥有最佳网站服务体验,请注册.

主页

使用 ArchDaily,您同意接受我们的合约条款,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Cookie政策.

如果想拥有最佳网站服务体验,请注册.

  1. ArchDaily
  2. 民居

民居: 最新资讯

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的作品集

2025 年建筑界最高荣誉奖普利兹克建筑奖授予:刘家琨,来自中国成都。他将乌托邦与日常生活、历史与现代、集体主义与个体价值等看似对立的事物编织在一起,设计出了支持和彰显普通市民生活方式的建筑。1978 年至 1982 年他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后更名为重庆大学),毕业后成为转型时期第一批肩负重建国家重任的高校毕业生。他于 1999 年成立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至今仍在家乡生活和工作,通过自己的作品惠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他是普利兹克建筑奖的第 54 位获奖者,颁奖典礼将于今年春天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阿布扎比举行。

刘家琨的作品摆脱了各种美学或风格上的束缚,对新世界进行了想象和建构。他所首倡的是一项策略而非某种风格,从不依赖于重复的的方法,而是基于每个项目的具体特征和需求,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估。在人口稠密、开阔空间稀缺的城市里创造公共区域,在密度和空间开放性之间建立了积极关联。

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的作品集 - Image 1 of 4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的作品集 - Image 2 of 4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的作品集 - Image 3 of 4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的作品集 - Image 4 of 4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的作品集 - 更多图片+ 42

10 件事,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

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通过融合乌托邦理念与功能性、社会参与与个人记忆,重新定义中国建筑。他的建筑作品是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反映,基于对场所、文化和材质的深刻理解而精心打造。刘家琨拒绝追求固定的建筑风格,他信奉的是一种策略而非标志性的美学,为每个项目量身定制,以适应其特定的背景和需求。他的作品将历史与现代城市需求、集体主义与个人体验、密集与开放融为一体,为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挑战提供了适时的解决方案。

刘家琨的设计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国哲学、常识和当地工艺,确保建筑自然地从其周围环境中生长出来,而非强加于环境之上。他的建筑体现出一种既连接过去又映照现在的真实性,避免夸张的手法,而是倾向于创造促进交流、富有灵性和人文关怀的空间。

10 件事,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 - Image 1 of 410 件事,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 - Image 5 of 410 件事,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 - Image 2 of 410 件事,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 - Image 3 of 410 件事,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 - 更多图片+ 18

隔离中,9个美国建筑师的设计思考

正如“大哲人”拳王泰森所言:“在我的重拳落在他们的嘴上之前,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成竹在胸。”

新型冠状病毒将对整个美学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可能将是自国际联盟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审美变革。在此后的未来,为人普遍接受的美可能不再是那些已被学界认可的经典建筑。根据Markus Breitschmid在他《捍卫建筑中“经典”的有效性》一文中的定义,建筑经典是一种将建筑与其外部世界剥离的手段。

隔离中,9个美国建筑师的设计思考 - Image 1 of 4隔离中,9个美国建筑师的设计思考 - Image 2 of 4隔离中,9个美国建筑师的设计思考 - Image 3 of 4隔离中,9个美国建筑师的设计思考 - Image 4 of 4隔离中,9个美国建筑师的设计思考 - 更多图片+ 6

9种巴西乡土民居类型

9种巴西乡土民居类型  - 主图
Casa de pau a pique. Imagem © Pedro Levorin

一种国家文化的地方性表现形式对于帮助我们了解社会整体背景和具体情况之间的关系来说至关重要。这些细微差别和特殊个性在建筑范畴中被转译成乡土建筑。尽管乡土建筑一直存在, 但直到20世纪下半叶, 由Lucio Costa 负责追溯国家建筑历史的项目才对当地建筑原型及其使用的特殊材料、技术和地方建造手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2018 VEX 竞赛结果公布!六位中国获奖者对本土建筑‘再思考’

Siamese 建筑联盟(ASA)近日宣布了2018年VEX竞赛获奖者,本届主题:“进击的本土建筑”(Agitated Vernacular Competition)。今年的ASA国际设计竞赛致力于“建立本土建筑和设计之间的联系”:本土的设计语言应是或者不应是怎样的。竞赛的目的是为了催化对本土风格的再思考,将其思考做“一种具有功能表现力和生产潜力的事物”。

获奖作品对人们脑海中“乡土主义与现代主义对立”的刻板印象发起挑战,因此,这是一次对立于科技手段”停滞与不发展”的宣言。从近30个国家的超过230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这六组获奖作品分别来自荷兰、印度、中国、波兰和泰国。

浙江后头湾,史上被遗弃的最美鬼城

穿过那些杂草丛生的房屋和小路,摄影师乔·纳菲斯(Joe Nafis)用他的无人机完美地捕捉到了这个荒废渔村的罕见魅力。
在影片中,你可以欣赏到在这些荒废建筑的墙上、屋顶和窗户上面爬满了各种植被。这是一处匪夷所思的场景,作为时尚拍摄的一部分,我们先让纳菲斯到村里去一探究竟。

浙江后头湾,史上被遗弃的最美鬼城 - Image 1 of 4浙江后头湾,史上被遗弃的最美鬼城 - Image 2 of 4浙江后头湾,史上被遗弃的最美鬼城 - Image 3 of 4浙江后头湾,史上被遗弃的最美鬼城 - Image 4 of 4浙江后头湾,史上被遗弃的最美鬼城 - 更多图片+ 21

伊朗版“色达学院”,一场建筑与社区的视觉盛宴

海平面几千米以上,在伊朗北部吉兰省(Gilan)内的厄尔布尔士山脉(Alborz mountain range),一个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6年的小村庄充满着生机。村庄在山上半隐半现,似乎从其中生长出来;这些独特的赭褐色的马苏莱(Masuleh)结构随着山的坡度而建;村庄最不同的特性就是如此:很多这样住宅的房顶都直接连接、或者化作服务上面一层住宅的街道的一部分。

伊朗版“色达学院”,一场建筑与社区的视觉盛宴 - Image 1 of 4伊朗版“色达学院”,一场建筑与社区的视觉盛宴 - Image 2 of 4伊朗版“色达学院”,一场建筑与社区的视觉盛宴 - Image 3 of 4伊朗版“色达学院”,一场建筑与社区的视觉盛宴 - Image 4 of 4伊朗版“色达学院”,一场建筑与社区的视觉盛宴 - 更多图片+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