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ão是一家跨领域的建筑师工作室,由Anna Juni, Enk te Winkel, Gustavo Delonero于2013年在巴西圣保罗创立。这家事务所在多个领域之间进行创作,探索不同的客体,不同的尺度。从艺术装置到住宅建筑,也包括文化、商业综合体。他们致力于融合、推动领域之间的边界,以加深建筑思想,拓宽建筑实践。
最近我们有幸与这个团队的成员们讨论关于公司的成长之路,以及深入了解一些他们的著名项目。下文为访谈记录。
Vão是一家跨领域的建筑师工作室,由Anna Juni, Enk te Winkel, Gustavo Delonero于2013年在巴西圣保罗创立。这家事务所在多个领域之间进行创作,探索不同的客体,不同的尺度。从艺术装置到住宅建筑,也包括文化、商业综合体。他们致力于融合、推动领域之间的边界,以加深建筑思想,拓宽建筑实践。
最近我们有幸与这个团队的成员们讨论关于公司的成长之路,以及深入了解一些他们的著名项目。下文为访谈记录。
密斯·凡德罗设计的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翻新已经进入了最后的阶段。该工程由戴维·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监督完成,并花费了近40年的努力。建筑预计于2021年夏天重新开幕,它是密斯·凡德罗在德国二战后唯一的作品,也是利用混凝土、钢材、玻璃所打造的对文化和艺术致敬的地标性建筑。
苏州湾文化中心位于苏州吴江太湖东岸,是苏州湾启动总体规划的标志性项目,由普利兹克奖得主、建筑设计师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自2013年起开始设计。文化中心处在轴线尽端湖岸之上的重要位置,包赞巴克意识到须要有一种纽带将场地中的要素(城市、天空、湖水、人)联系起来,“飘带”的灵感正源于此。在公众开放之际,ArchDaily对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进行了独家专访,回应苏州湾文化中心“钢铁飘带”体量设计。
在即将过去的2020年,ArchDaily共发布了超过5500个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类型的项目。其中,我们筛选总结了过去12个月间全球访问量最大的100个项目,与您分享。我们谨代表ArchDaily团队,感谢广大建筑师与读者的持续支持。我们将继续努力,营造更好的建筑环境。
文化建筑由共同的价值观和交流需求定义,它的核心是人、人类生活以及社会随时间进化的故事。不论是博物馆、图书馆、访客中心或纪念馆,它们都在讲述地区、文化的故事。这个星期关于最佳未建建筑的精选将聚焦博物馆和文化项目,既有位于乡村的,也有在城市中的。这些分布在世界不同角落的项目,代表了我们的读者提交的众多方案。
针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环境,这些项目通过多种多样的类型、形式和空间结构,展示了讲述文化故事的不同方法,如一座位于深圳的大楼、科西嘉岛上的一所地中海学校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一座艺术中心等。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中公共空间的多元化发展,公共洗手间也随之被赋予了许多新的角色。在如何将公共洗手间既合理又美观地融入进公共空间这一问题上,设计师也脑洞大开地提出了各种建议。在很多翻新项目中,设计师都提议将公共洗手间变成可以重新定义社交聚会的地方,从而使临时居留更具吸引力。
尽管相比其他常规类型的建筑,公共洗手间的尺度要小得多,但中国建筑师一直在努力创新,使公共洗手间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本文将通过以下示例,来说明当前公共厕所设计的是如何作为一种建筑实验性来改革中国公共空间的。
著有《梦的解析》的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说过,“ 在一个人的创意作品中可以找到关于他/她有关于童年时期的深刻记忆,而童年时期的经验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在他/她成年后的作品中得以重现。”
建筑学院是一个实验的场所和创新思想的试验场。学术工作和课程项目可以给未来的职业生涯带来启蒙,打下建筑理论的基础并形成价值观。建筑师在学习研究和形成时期的经历是如何反映在他们后期的作品中的呢?回溯几十年,我们调查了几位建筑师从学习者到实践者的过渡之旅。包括在他们的工作和实践中,学术探索和早期项目的反响,并且重点关注开启他们建筑之旅的关键步骤。
超越人体尺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几个世纪以来,建造商、工程师和建筑师一直在创造纪念性建筑,以标志精神或政治力量。比宫殿、政府或寺庙还要庞大的建筑,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崇敬和钦佩,以及对大规模建筑仍未被完全理解的痴迷。
如今,一些规模最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与宗教或政府功能的关系不大,似乎正在向文化类项目转型。不过最重要的是,如今的宏伟作品普遍公开地效仿自然。
建筑可视化在最近已经达到了不可思议的水平,让其成为建筑设计过程中重要的灵感来源以及基础。因此,我们将自豪地宣布第一届ArchDaily建筑可视化大奖将为优秀作品颁布年度最佳奖。
对我们来说,建筑可视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帮助我们无限地思考未来的城市、建筑和结构。出于这些原因,并且感谢IPEVO、Cove.tool以及Concepts的赞助,我们决定发起第一届ArchDaily建筑可视化大奖,希望从全世界各地寻找最优秀的人才,发现那些用作品美学引领潮流的人们,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视觉化建筑的未来。
由于混凝土的耐久性、可塑性和抵御各种气候的能力,它无疑是世界上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但它也是建筑领域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减少混凝土作品中的碳足迹,许多建筑师已经开始尝试和创新,努力争取优化混凝土的技术质量,同时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在这些努力中,有几个项目已经探索了用更可持续的材料(如竹子)取代传统框架的可能性,竹子是一种在世界许多地区大量生长的资源,而且对环境影响最小,可以在各种建筑表面呈现出高质量的纹理细节。
尺度是建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照元素。一旦被操纵,它将成为改变我们建筑体验的关键工具。“瑞士240:住宅导览(Svizzera 240: House Tour)”,2018年威尼斯双年展的瑞士馆,是一个将尺度置于重要位置的案例,展馆借触发人们的行为以及对空间的感受,给与人们一个如“爱丽丝梦游仙境”般的体验。展馆作为双年展最佳国家馆被授予金狮奖,组织方将其描述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建筑装置,让人能立即感受愉悦的同时探索了家庭空间(domestic space)的关键问题”。
渲染的楼层平面图和剖面图可类比于翻译,它将技术施工图转化为对于不熟悉建筑设计的人来说更易于理解的语言。换句话说,它们负责将项目中的人体尺度引入,不光是拼贴人的图像,还展示家具、质感和其它建筑的方面,这些方面更现实和人性化,使得展示更容易理解。
童明(1968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现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1986-1993年就读于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获本科与硕士学位,1999年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随后留校任教。2004年,童明于上海成立TM STUDIO(梓耘斋)建筑事务所,开始独立建筑实践,随后成立Urban Network Office(织城文化),在上海市徐汇区西岸运营艺术空间,定期组织研讨会、工作坊、文化展览与学术讲座。
在Pinacoteca改造项目中,保罗·门德斯·达·洛查的主要设计手法之一是为交通创造一个新的纵向轴线,并将入口移至建筑南侧。金属走道穿过开有天窗的内部庭院,使房间之间的流通重新活跃,也将新古典主义建筑转变为具有现代风格的博物馆。
通过部分拆除、新建、改变功能和提升环境来更新空间的能力是建筑师最受推崇的能力之一。在住宅设计领域,这种重要性更加明显,通过深思熟虑的计划使住宅重新适应当代需求,可以大大改善居住者的生活品质。
36层的美利道恒基兆业地产项目位于香港市中心商业区,它取代了场地上原有的多层停车场,并有着可以步行至中环及金钟地铁站的地理位置,同时它也将成为一个毗邻遮打公园的城市绿洲。建筑主体悬浮于地面,以此在一层打造满布花草树木的庭院及花园。香港作为全世界最繁忙的城市之一,这样的设计让其车水马龙的中心可以有一个被自然包围的新市民广场。
建筑呼应了自然世界中的有机形态。这个重建项目与周边的公共花园及公园连接,静谧的户外氛围流入了宽敞的公共室内空间,弧形玻璃幕墙的精湛工艺及精准建设也进一步加强了建筑物内部与周围花园以及城市之间的无缝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