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Daily
城市
城市: 最新资讯 •••
1天之前
© Tim Crocker | Pop Brixton
“临时性空间” 指的是对原本空置的场所进行短期利用——无论是空置商铺、废弃建筑,还是等待重新开发的地块。这一概念的核心在于,在长期用途尚未确定之前,通过临时使用让这些空间得到有效利用。 简而言之,临时性空间关注的是“在此期间”如何让闲置空间变得有活力、有功能性,从而填补城市发展中的过渡阶段。
+ 5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7222/meanwhile-projects-ji-huo-gong-gong-kong-jian-lai-zi-lun-dun-pop-brixton-he-peckham-levels-de-jing-yan Nour Fakharany
7天之前
萨尔茨堡 © Jorge Franganillo via Wikipedia under CC BY 2.0
奥地利萨尔茨堡市 坐落于萨尔茨赫河(Salzach River)畔,是一座历史与建筑完美交融的城市。宏伟的 Hohensalzburg城堡高耸其上,其历史核心区域彰显着丰富的巴洛克文化遗产 。诸如由桑蒂诺·索拉里(Santino Solari)设计的萨尔茨堡大教堂以及典雅的利奥波德斯科伦宫(Leopoldskron Palace)等地标性建筑,尽显昔日的辉煌与文化影响力。游客漫步于城市街道,可探寻历经数世纪的建筑演变历程,从中世纪要塞到巴洛克式壮丽景观,一切尽收眼底,且该区域皆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 。每年冬季,此地都会举办萨尔茨堡圣诞集市 ,该集市被誉为欧洲最古老的降临节集市之一。
然而,萨尔茨堡也是一座充满文化交融与碰撞的城市。现代建筑 在此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与历史背景完美融合。诸如莱亨城市公园(Stadt Park Lehen)及巴拉塞尔苏斯温泉浴场与疗养院(Paracelsus Bad & Kurhaus)等现代项目展示了当代设计风采,而药剂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Pharmacy)及铸铁厂扩建项目(Gusswerk Extension)则为城市风貌增添了新的活力。新旧之间的平衡完美诠释了萨尔茨堡的独特魅力,每一层建筑风格都为这座城市充满活力、不断演变的故事添砖加瓦。
+ 15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8922/sa-er-ci-bao-jian-zhu-cheng-shi-zhi-nan-tan-xun-ao-di-li-yin-le-zhi-cheng-zhong-li-shi-yu-xian-dai-de-jiao-rong Diogo Borges Ferreira
2025年4月04日
丹麦难民博物馆 FLUGT / BIG © Rasmus Hjortshoj
在建筑设计中,材料承载着叙事功能 ,塑造着人们对空间的感知与体验。耐候钢——这种常以通用化商标名称"耐候钢"(Corten steel) 著称的材料——凭借其独特的演化能力脱颖而出,逐渐转变为一种能自我言说的媒介。这类钢合金通过形成稳定的外部氧化层,既替代了保护钢材所需的涂层,又允许材料随时间发展出独特质感。其经风化形成的锈层(patina)不仅具备功能性的防护作用,更演变为一种美学语言,见证着建筑与自然之间的互动。这种不断变化的表面在短暂与永恒之间架起桥梁,为建筑师提供了一种愈久弥新的材料。
+ 13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8025/tan-suo-nai-hou-gang-zuo-wei-she-ji-yuan-su-de-15-ge-xiang-mu Diogo Borges Ferreira
2025年4月03日
Bilbao. Image © Tommie Hansen via Wikipedia under CC BY 3.0
毕尔巴鄂 是西班牙巴斯克地区 最大的城市,过去几十年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座曾经的工业中心 ,如今已成功转型为文化、创新和城市更新 的先锋。建筑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当代地标 建筑到精心改造的城市空间,毕尔巴鄂的建筑景观展现了在尊重工业遗产与拥抱现代化之间的精妙平衡。
毕尔巴鄂建筑史上的关键转折点,始于 1997 年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的落成。该博物馆由盖里 建筑事务所设计,以其标志性的造型成为城市更新的催化剂,引发了一系列城市与文化投资热潮。这一变化被称为毕尔巴鄂效应 ,即一个重要的建筑项目如何能够激发更广泛的城市复兴和经济增长。如今,毕尔巴鄂已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的建筑之城,既有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诺曼·福斯特 和矶崎新 等国际建筑大师的作品,也有本土事务所如 ACXT 和 Coll-Barreu Arquitectos 的精彩项目。这些建筑共同展示了建筑如何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复兴的强大工具。
+ 20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8071/bi-er-ba-e-cheng-shi-jian-zhu-dao-lan-22-ge-su-zao-xi-ban-ya-xian-dai-ba-si-ke-cheng-shi-de-jian-zhu-xiang-mu Diogo Borges Ferreira
2025年3月28日
Rocafort Garden Square / 08014 arquitectura © Pol Viladoms
将城市空间再自然化 的进程是一项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持续至今的全球性努力,它不断塑造着世界各地的城市。从将高速公路转变为充满活力的公园,到恢复水道 ,再到将自然元素融入城市规划 ,这些项目反映了人们对可持续性、宜居性和恢复力的共同承诺 。1978年,波特兰市创建的汤姆·麦考尔滨水公园(Tom McCall Waterfront Park)通过将高速公路替换为绿地,树立了先驱典范。几十年后,波士顿 市紧随其后,创建了罗斯·肯尼迪绿道(Rose Kennedy Greenway),将高架的中央干道(Central Artery)下方的土地改造成绿地。
+ 3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8030/cong-gang-jin-hun-ning-tu-dao-lu-se-jing-guan-yi-zi-ran-she-ji-ji-huo-cheng-shi-huo-li Moises Carrasco
2025年3月26日
© F.Eveleens, via Wikipedia under CC BY 3.0
位于鹿特丹的范内尔工厂 是现代主义工业建筑 最重要的典范之一。该工厂由约翰内斯·安德烈亚斯·布林克曼和伦德尔特·范德·弗鲁特于 1925 年至 1931 年间设计,现代主义家具设计和建筑先驱马特·斯塔姆也参与其中。它被构想为一座用于加工咖啡、茶叶和烟草 的先进且实用的建筑。
范内尔建筑群被设想为“日光工厂”,引入了当时革命性的建筑和社会理念。通过将玻璃 、钢铁 和混凝土 融入开放、理性的布局中,它展示了设计如何能够改变工业流程,同时改善其中人们的生活。它不仅仅是一个生产空间,更是乐观主义的象征,代表着建筑重塑产业和社区的潜力。
+ 37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8076/fan-nei-er-gong-han-tan-suo-lu-te-dan-xian-dai-zhu-yi-jian-zhu-bei-hou-de-gu-shi Diogo Borges Ferreira
2025年3月25日
© Heatherwick Studio
Heatherwick Studio 将把将路易斯 维尔市中心历史悠久的高架河畔空间——贝尔维德勒,改造成美国一个焕然一新的公共公园。该项目旨在为这片场地注入新的活力,加强其与俄亥俄河 的联系,并为居民和游客创造一个宜人的环境。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7795/heatherwick-studio-zhong-su-mei-guo-lu-yi-si-wei-er-de-bei-er-wei-de-le Nour Fakharany
2025年3月20日
Tokyo Station, Tokyo Japan © 江戸村のとくぞう via Wikipedia under license CC BY-SA 4.0
交通导向型发展(TOD) 是一种全面的城市规划策略,旨在围绕公共交通枢纽打造密集、宜居且充满活力的社区。通过将住宅、商业和休闲设施无缝整合在交通节点附近,TOD 旨在减少对汽车的依赖 ,增加公共交通的客流量,并刺激当地经济发展。政府机构通过区划改革、放宽容积率(FAR)、出售空权 以及促进公私合作 来为公共基础设施筹集资金,在这些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东亚已涌向了许多成功的 TOD 案例。而在纽约市等不同背景下复制这些模式的努力突显了将 TOD 原则适应当地条件、地理特征和社区需求的重要性。
+ 17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7898/bu-jin-shi-jiao-tong-zhan-dian-tan-suo-dong-ya-tod-de-fa-zhan-yan-bian Jonathan Yeung
2025年3月19日
奥地利,维也纳 © trabantos via Shutterstock
长久以来,追寻理想城市一直是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热议的话题。除了美学特色和文化遗产,每个城市的生活质量或许是这一追寻过程中最重要的标志。今年,The Economist 的姊妹公司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 发布了 2024 年全球宜居指数 ,突出了在这场持续探索中表现卓越的城市。维也纳连续第三年 被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哥本哈根、苏黎世和日内瓦等欧洲城市也名列前茅,这得益于它们较小的人口规模,有助于降低犯罪率和减少拥堵。与 2023 年的排名 相比,北美和澳大利亚城市因持续的住房危机 而排名下滑。
该评估对全球 173 个城市进行了排名。每个城市的得分基于 30 个定性和定量因素,这些因素分为五大类:稳定性、医疗保健、文化与环境、教育和基础设施。得分依据外部数据点、内部分析师和城市内贡献者的意见综合得出。在各类别中,稳定性类别的得分下降幅度最大,因为抗议活动和武装冲突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在排名垫底的城市中,叙利亚的大马士革继续被评为调查中宜居性最差的城市,其次是利比亚的黎波里,这反映了这些地区的严重不稳定性。
+ 8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8070/2024-quan-qiu-yi-ju-cheng-shi-ming-dan-chu-lu Maria-Cristina Florian
2025年3月18日
瓦伦西亚航拍图 © saiko3p via Shutterstock
瓦伦西亚 是西班牙 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建筑历史,反映了其文化和历史的演变。该市由罗马人在公元前 138 年建立,每个时期都留下了独特的建筑印记,使瓦伦西亚形成了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文艺复兴风格的独特结合,并与现代更新相得益彰。
瓦伦西亚的建筑演变和发展并没有随着历史遗产的消逝而结束。如今,这座城市成为了现代与当代建筑 与古老结构共存最鲜活的样本之一。由瓦伦西亚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设计的艺术与科学城,已成为创新的国际象征,推动了未来主义设计的边界。与此同时,大量优秀的城市规划项目也重新定义了瓦伦西亚的公共空间和可持续性。这种保护与尖端设计之间的平衡,体现了瓦伦西亚致力于在尊重历史根基的同时,拥抱现代性的决心,使其不仅是一座充满历史的城市,也是当代建筑实践的前沿。
+ 21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4340/wa-lun-xi-ya-jian-zhu-cheng-shi-zhi-nan-jie-mi-xi-ban-ya-yi-zhu-zhi-du-de-24-da-jian-zhu-liang-dian Diogo Borges Ferreira
2025年3月14日
大阪城市鸟瞰 © Dick Thomas Johnson via Wikipedia under CC BY 2.0
日本第三大城市大阪,是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活力之都,是建筑爱好者的必游之地。历史上,大阪因其商贸中心的角色而被称为“国家厨房”,同时,它也是一座文化与建筑多元融合的城市。大阪的地标性建筑从历史悠久的大阪城到引人注目的现代建筑不一而足,每一处都映射出日本不断演变的城市风貌。
作为万众瞩目的2025年世博会主办城市,大阪即将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其建筑实力。城市天际线上,知名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的创新之作比比皆是,包括前沿的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和滨水区改造项目。安藤忠雄、隈研吾建筑事务所、竹中工务店等著名日本建筑师,以及多米尼克·佩罗、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贝里建筑师事务所等国际大师都为大阪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将现代与传统完美融合,打造出既反映历史底蕴又大胆展望未来的独特建筑风貌。
+ 19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7897/da-ban-jian-zhu-cheng-shi-zhi-nan-23ge-zhan-xian-ri-ben-she-ji-chuan-cheng-yu-chuang-xin-de-jian-zhu-xiang-mu Diogo Borges Ferreira
2025年3月13日
特古西加尔巴城市鸟瞰 © Wirestock Creators via Shutterstock
特古西加尔巴 位于洪都拉斯 中部山区,是该国最大的城市。这里居住着大约 150 万居民,同时也是中美洲 最大的城市中心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 1578 年,由西班牙殖民者建立。1880 年,特古西加尔巴被宣布为洪都拉斯首都,自此发展成为洪都拉斯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这段历史为这座城市赋予了丰富多样的建筑遗产,展示了各个时期和风格的影响。
从殖民时期的巴洛克风格、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风格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这些风格反映了特古西加尔巴充满活力的历史。这里还拥有多座博物馆,庆祝着洪都拉斯的传统与当代艺术,如国家身份博物馆(MIN)和国家美术馆。除了城市内的景点,特古西加尔巴周边的群山还孕育了拉蒂格拉国家公园的徒步小径和几座殖民时期的银矿小镇,使其成为穿越中美洲 旅行时值得一游的城市。
+ 14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7837/te-gu-xi-jia-er-ba-jian-zhu-cheng-shi-zhi-nan-tan-suo-hong-du-la-si-shou-du-de-18da-di-biao Moises Carrasco
2025年3月12日
银座爱马仕之家/ 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 © Michel Denancé, courtesy of 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
项目年份
该建筑项目的竣工年份
项目年份:
1998
在东京 繁华的银座区,传统与现代交汇之处,爱马仕之家 (Maison Hermès)犹如一座璀璨的建筑地标脱颖而出。该建筑由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 设计,于 2001 年竣工,是一座 15 层高的结构,作为法国著名奢侈品牌爱马仕 的日本总部,该品牌以其精湛工艺和永恒优雅而闻名于世。除了作为商业枢纽的功能外,这座建筑还体现了爱马仕的精神内核,将其城市用地转变为光、材质与背景之间的一场对话。
+ 35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7791/ad-classics-yin-zuo-ai-ma-shi-zhi-jia-renzo-piano-building-workshop Diogo Borges Ferreira
2025年3月04日
成都当代艺术馆 © Arch-Exist
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 ,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通过融合乌托邦理念与功能性、社会参与与个人记忆,重新定义中国建筑。他的建筑作品是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反映,基于对场所、文化和材质 的深刻理解而精心打造。刘家琨拒绝追求固定的建筑风格,他信奉的是一种策略而非标志性的美学,为每个项目量身定制,以适应其特定的背景和需求。他的作品将历史与现代城市需求、集体主义与个人体验、密集与开放融为一体,为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挑战提供了适时的解决方案。
刘家琨的设计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国哲学、常识和当地工艺 ,确保建筑自然地从其周围环境中生长出来,而非强加于环境之上。他的建筑体现出一种既连接过去又映照现在的真实性,避免夸张的手法,而是倾向于创造促进交流、富有灵性和人文关怀的空间。
+ 18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7594/10-jian-shi-2025-nian-pu-li-zi-ke-jian-zhu-jiang-de-zhu-liu-jia-kun Nour Fakharany
2025年3月04日
刘家琨 © Tom Welsh for The Hyatt Foundation: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中国建筑师、教育家刘家琨荣获 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这是建筑领域的最高荣誉。这一殊荣表彰了刘家琨(1999年创立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的能力,以及他在建筑环境中对社会公平的承诺。刘家琨出生于中国成都,并一直在此生活和工作,他是继王澍 ( 2012 年获奖)之后第二位获得此殊荣的中国建筑师。刘家琨加入了包括 2024 年获奖者山本理显 、 2023 年获奖者大卫·奇普菲尔德 和 2022 年获奖者弗朗西斯·凯雷 在内的杰出获奖者名单。颁奖典礼将于今年春天在让·努维尔设计的阿布扎比卢浮宫 举行,今年秋季将全球视频发布颁奖仪式,随后将于5月举行 2025 年获奖者讲座和研讨会。
+ 32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7593/2025-nian-pu-li-zi-ke-jian-zhu-jiang-de-zhu-liu-jia-kun Maria-Cristina Florian
2025年2月27日
© archive Olgiati
瑞士建筑师 Valerio Olgiati 公布了位于阿尔巴尼亚地拉那的 Rruga Adem Jashari 综合用途开发项目 的计划,该项目旨在将城市生活与周边自然景观相融合。该项目位于城市网格与相邻公园之间的边界处,特色在于三座独特的红色混凝土 塔楼和一座中央白色阶梯金字塔。该项目集住宅、酒店和零售空间于一体,旨在实现建筑环境与自然之间的无缝连接。
+ 5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7106/valerio-olgiati-jie-xiao-liao-wei-yu-a-er-ba-ni-ya-di-la-na-de-xin-xing-zong-he-yong-tu-kai-fa-xiang-mu-rruga-adem-jashari Nour Fakharany
2025年2月24日
© EAST Architecture Studio
2025 年注定将成为建筑领域的一个里程碑,预示着创造力与探索精神的蓬勃复兴。随着社会面临气候变化 、快速城市化 和技术革新 等挑战,建筑既是这些动态变化的镜像,也是指向可持续与包容未来的指南针。今年的建筑活动日程丰富多彩,为庆祝建筑学科的变革力量提供了诸多机会——从突破界限的节日到探索紧迫的文化与环境叙事、引人深思的展览。
从久负盛名的双年展到首次举办的盛会,包括 2025 年世界建筑节 、Desert X Al Ula 艺术节和缔约方气候大会(COP Climate Conference) 在内,2025 年的日程强调了可持续性 、遗产保 护和社区 等主题。这些活动凸显了建筑在塑造更美好未来方面的独特能力,即在应对全球挑战的同时,尊重文化多样性和设计创意。
+ 14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7165/jie-xiao-2025-nian-15-da-zui-ju-ying-xiang-li-de-jian-zhu-shi-jian Diogo Borges Ferreira
2025年2月17日
Kunsthaus Graz / Peter Cook + Colin Fournier © William via Flickr under CC BY-ND 2.0
由彼得·库克 和科林·富尼耶 设计的格拉茨美术馆 ,大胆地在历史名城中重新定义了当代建筑。该美术馆于 2003 年竣工,成为格拉茨欧洲文化之都 庆典的焦点,其生物形态设计,昵称“友好外星客”,吸引了全球目光。在巴洛克 和中世纪风格 的环绕中,它连接了过去与未来,成为这座城市文化雄心 的见证。
美术馆位于伦德区的穆尔河畔,以其有机、流畅的设计挑战了传统建筑规范。美术馆 摒弃了正交几何形状,将艺术、建筑与公众互动无缝融合,重新定义了文化机构的概念。其影响力超越了美学范畴,激发了一个曾经被忽视的社区的城市复兴 ,带来了文化活力和经济活动。
+ 34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6948/ge-la-ci-mei-zhu-guan-li-shi-di-biao-zhong-de-you-hao-wai-xing-ke Diogo Borges Ferrei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