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导向型发展(TOD)是一种全面的城市规划策略,旨在围绕公共交通枢纽打造密集、宜居且充满活力的社区。通过将住宅、商业和休闲设施无缝整合在交通节点附近,TOD 旨在减少对汽车的依赖,增加公共交通的客流量,并刺激当地经济发展。政府机构通过区划改革、放宽容积率(FAR)、出售空权以及促进公私合作来为公共基础设施筹集资金,在这些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东亚已涌向了许多成功的 TOD 案例。而在纽约市等不同背景下复制这些模式的努力突显了将 TOD 原则适应当地条件、地理特征和社区需求的重要性。
在设计领域,我们经常谈论需要有足够服务社区的公共空间;我们讨论需要公园让人们能够接触自然;我们关注公共交通,以减少对汽车的依赖使我们的星球更健康。但我们缺少的公共空间是什么?当我们没有足够的公共厕所时又会发生什么?
在建筑师报本周的重印中,专业研究住宅和健康的城市学家 Karen Kubey 提出了一个问题:城市公共空间的诞生是“被发明的还是通过协商”得到的?这篇文章的观点基于 Mariana Mogilevich 所著的新书《公共空间的诞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公共空间是否是城市中协商的产物。
自从城市出现以来,就一直有一个紧迫的、关系到城市未来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让城市变得令人向往?“全世界有超过一半的居民居住在城市,预计未来十年这一数字还将攀升,全球有超过50亿人居住在城市核心地区。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城市在寻找方法变得更具吸引力,吸收人才,吸引大小企业的加入。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设计师和建筑师们正在从酒店、餐厅、办公设施体验和景观建筑等几乎所有设计领域,对革新的解决方案进行反思和设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影响我们健康和安宁的因素中,有19%与建筑环境直接相关,这使得建筑师和设计师成为保护公众健康的关键。
三年前,在卡洛斯·加西亚·巴斯克斯(Carlos García Vázquez)出版著作《现代城市理论与历史》之际,我们邀请他进行了一次座谈,主题是现代城市——这个复杂而“不确定的生物”,着重讨论了定义当代城市的三种类别:大都市,特大都市和超级大都市。
从“传统空间规划引领者”(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建筑师)的角度,这本书阐释了社会、经济和政治力量在各自领域中,对城市规划、改造、开发和发展的推动作用。120年以来,城市中心已经从“吞噬人”的机器,转变为个人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堡垒;然而,关于城市的问题依然存在着——城市真的获胜了吗?
“是的,”加西亚·瓦斯克斯说,“但我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