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兹克奖是建筑界最重要的奖项,颁发给“通过建筑艺术对人类产生了持续而重要的贡献。”的在世建筑师。该奖项颁发给个人而不是公司, 正如2000年评委会将雷姆·库哈斯选为获奖人,而不是他的公司 OMA , 2016年颁发给 Alejandro Aravena 而不是他的公司 Elemental ;并且颁发给合作伙伴,如2001年赫尔佐格和德梅隆, 2010 年 SANAA,2017年 RCR Arquitectes。
王澍: 最新资讯
Vladimir 观察记|中国先锋建筑师王澍&陆文宇、张永和&鲁力佳、刘家琨
我第一次去中国是在 2002 年,也就是国际奥委会将 2008 年夏季奥运会授予北京一年后。最初的旅行是探索自然、美食、古老的寺庙、考古遗址,以及总的来说,体验中国的生活方式,主要并不是在中国大城市。我一个西方游客,在纯粹好奇心驱使下,来到一个东方国家寻找旧世界、异国情调,希望瞥见一个丰富的传统文化,及其即将发生不可避免的彻底转变。当时,中国没有现代建筑,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当代建筑。只有少数独立建筑师几乎完全在雷达下进行的潜在新建筑语言开发的有前景的最初迹象。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成长’,2007与2021对比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是由王澍和陆文宇(业余建筑工作室)设计,负责从总体规划到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全部工作。象山北侧是校园的一期工程,于2001年设计,2004年建成,是由十座建筑与两座廊桥组成的建筑群,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象山南侧的校园二期工程,于2004年设计,2007年建成,由十座大型建筑与两座小建筑组成,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
两期的施工期各十四个月,大量的手工建造产生大量在现场才能解决的问题,被无数双手反复触摸。2007年,摄影师Iwan Baan记录了竣工后的校园,2021年,摄影师赵赛使用原焦段镜头拍摄了同场景的校园照片,十几年的时间中,绿植覆盖和遮挡,建筑有了自己的生命。
王澍:“生活文化的延续性”|三联人文城市奖揭晓
人,是城市的目的与尺度。以人为本的城市是什么模样?2021年4月8日,由《三联生活周刊》发起主办,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典礼在成都举办。它以“重建联结”为第一届主题,希望在疫情之后这个特殊时刻,通过评奖这样兼具专业性和传播性的方式,来推动一场关于中国城市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的讨论。
从业余工作室作品中,思考传统建造技艺的当代转译
随着19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近代以来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中国的城镇开始急速膨胀和扩张。随处可见的老城区拆迁不仅给城市带来了工业垃圾,更将已经碎片化的文化传统永远埋藏在了光鲜亮丽的摩天大厦下。当老城在新城建设中被逐渐吞没合并时,城市的一部分脉搏也在消失的风景中停止了。王澍和陆文宇,作为第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公民,在探索过去与当代的关系中,通过在建筑中运用可回收材料给了我们一个通达古今的解答。本文将从王澍和陆文宇的三个知名项目:宁波历史博物馆(2008),中国美院象山校区(2004),和宁波当代美术馆入手(2005),浅析这对建筑搭档在设计中的人文主义手法。
王澍“富阳文村”,摄影师李樾祺拍摄
普利兹克奖获奖建筑师王澍的业余建筑工作室在中国杭州附近设计了一个用再生瓷砖包裹的文化综合体,其由三栋建筑组成:富阳博物馆,富阳档案馆和公望美术馆,该综合体的波浪形屋顶由形态多样的瓦片覆盖,用灰、黄、白的三色基调,以夯土墙、抹泥墙、杭灰石墙、斩假石的外立面设计,为游客呈现王澍心中最真实的乡村图景。
王澍·陆文宇作品展在法国进行,展示‘业余建筑工作室’十年创作历程
“王澍·陆文宇展”从5月31号到10月28号在法国Arc en rêve centre d’architecture博物馆展出,展览呈现了中国著名建筑师,2012年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和搭档陆文宇的作品,包括珍贵的图纸,模型以及王澍亲手在博物馆现场上描画并签名的草图。
王澍为何会获得普利兹克奖?大奖评委 Alejandro Aravena 亲身讲述
本次我们拥有独家机会采访普利兹克奖评委:Alejandro Aravena 谈一下关于他对王澍作品的看法,以及他被选为2012年普利茨克奖获奖者的原因。他在此引用与中国建筑师的对话摘要:
王澍的优秀建筑可能是能够结合天赋和智慧的结果。 这种结合使他能够在设计地标的时候制作伟大的作品,但当他创作的不是地标性的建筑物,他同样也能创造非常细腻和含蓄的建筑。 他作品的张力可能是因为他相对较年轻的结果,但他同样通过非常精确且恰当的设计展示出他的成熟。
以宁波历史博物馆为例:它是如此具有力量感,那种压倒一切的力量使它成为一件杰出的作品。 你无法置身事外一般地参观这座建筑,你会深深地被它震撼。 在我人生中体会到这样的感觉的次数并不多,我在参观Kahn 为孟加拉国设计的议会大厦,以及他在Ahmedabad设计的印度管理学院时有过相似的感觉。这种被“震撼”的感觉很少发生在建筑上,这种感觉往往更多地属于音乐或电影,当音乐和电影感人至深的时候,它们能改变人们的情感。可惜的是,这不能通过照片传达。
最新消息:王澍将任2018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之一
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宣布他们阵容强大的评委团将再添两位新成员——中国建筑师王澍,和巴西大使兼建筑评论家 André Aranha Corrêa do Lago。
这个由八人组成的评委团身兼重任,负责评选来年2018年的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也即是该奖项成立以来的第四十位获奖者。
“当普利兹克建筑奖迎来第四十个年头,不论古今,王澍与 André Corrêa do Lago 的参与再次反映了获奖者与评委成员的国际化视野。”奖项主办方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普利兹克(Tom Pritzker)如此表示道:“这两位对建筑业界的多方面贡献,使他们成为理想的评委人选。”
王澍访谈:我天生就适合做建筑师
[建筑师能] 改变人们的生活,并马上给大家创造一个新生活。这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够去做的工作。这应该是上帝的工作。
公交停靠站:World Class Architects事务所公布了7种公交车站设计
经历了一年的建设, 奥地利小镇Krumbach终于开放了7个特别的公交车站,这项建设吸引了全球各地建筑爱好者的目光。项目由世界著名建筑师王澍,藤本壮介和Smiljan Radic等7位建筑师和当地手工匠们合作完成。这些有趣的车站让这个只有1000多人口的小镇举世瞩目。
项目的策划人 Dietmar Steiner高度赞扬了所有参与者的贡献,他说道:“整个项目的成功,是因为200多人慷慨无私的支持。”这包括建筑师,他们的报酬仅仅是一次在该地区的免费假期和一个参与不寻常的挑战的机会。然而,BUS:STOP不仅仅是一个面子工程,Vorarlberger建筑研究所的主任Verena Konrad指出,“该项目对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的衔接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请欣赏这7个公交车站的图片。
视频: 16名著名建筑师对中国建筑"博物馆热潮"的看法
近期,在德国柏林举办的Aedes建筑论坛上,“再兴土木:16个中国博物馆,15名中国建筑师”的主题,深入探讨了中国建筑市场对于兴建博物馆建筑的看法,以及这种现象对将会对现代中国的文化景观和社会政体产生怎样的影响。
作为展览的一部分,电影制片人Moritz Dirks与16位当今中国建筑界的知名建筑师进行深度访谈。在世界经济乌云笼罩的大环境下,美国的博物馆建设速度已极其缓慢,而中国的博物馆“高烧不退”。面对如此境况,包括王澍、MAD事务所党群和朱锫等建筑师,就有关该现象对世界城市的背景和中国文化的遗产保护及身份象征产生的影响,各抒己见。
以下是16位建筑师访谈内容的视频。
聚焦:王澍
王澍(生于1963年11月4日)是一位在杭州工作的建筑师,同时也是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他因批判性地反对“欠缺灵魂的所谓专业现代建筑”而在学术界闻名。为表彰他在尊重地域传统、环境与手工艺方面所做的建筑贡献,他荣获了2012年的普利兹克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中国公民,也是该奖项第四年轻的获奖得主。评委会对其评价:“他的建筑是永恒的,深深扎根于历史背景与环境,但又具有世界性。”
ArchDaily选编的20个令人惊叹的21世纪博物馆
为了纪念国际博物馆日,我们收集了20个令人惊叹的博物馆项目。在这里面,你会发现一个真正的全球性的作品集合:从王澍的中国宁波历史博物馆,托德·威廉姆斯+比利( Tod Williams + Billie Tsien)在费城的巴恩斯基金会,到Monoblock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当代艺术博物馆。稍后您将看到我们的编辑为您送上的所有这些。
材料大师: 王澍和陆文宇的传统瓦片
王树和陆文宇的业余建筑工作室以其对待语境的态度设计以及对于传统和永恒性高于一切的坚持而十分独特。在许多情况下,他们使用的材料是由回收的本地仍具可用性的建筑元素。特别是瓦片,这是一种业余建筑工作室和王澍——2012的普里茨克奖获得者反复使用的材料,他们传达的,不仅是一种建筑的讯息,也是一种政治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