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1. ArchDaily
  2. 新闻

新闻

为丹麦文化基金会揭幕的多用途日光展亭

Andersen & Sigurdsson 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日光展亭包容并鼓励了公众的参与。丹麦文化与体育设施基金会牵头的这次活动中,建筑师意在打造一个在内部和周边能够承载多用途活动的空间场地。1200平方米的多功能结构开放而透明,能够容纳一系列计划好的或自发的活动。

就像它的名字所说的那样,展亭内充满了光线。 一个钢框架结合织物的屋顶提供了躲风避雨的场所,其透明的乙烯基化合物外立面在展馆与外界环境之间打造出“看得见的接触”。其开放的特点有着双重目的:最大限度地减少夏季的人工照明;在冬季,展厅的白色发光预计可以“激起好奇”,营造出一个愉快的半室外环境。

梅尔尼科夫和莫斯科的工人俱乐部:将社会主义政治理念转化成建筑

康斯坦丁·梅尔尼科夫(Konstantin Melnikov) (1890 – 1974) 在上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的苏联建筑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尽管他并没有参与当时主流的结构主义。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1925年巴黎世博会上知名的苏联展馆,以及莫斯科大量的工人俱乐部建筑,以及他的自宅和公交车库设计。

这次我们为大家带来的影集由摄影师 Denis Esakov 拍摄,给大家提供了机会,以探索12座苏联社会主义期间,位于莫斯科的梅尔尼科夫作品。

梅尔尼科夫和莫斯科的工人俱乐部:将社会主义政治理念转化成建筑 - Image 9 of 4梅尔尼科夫和莫斯科的工人俱乐部:将社会主义政治理念转化成建筑 - Image 15 of 4梅尔尼科夫和莫斯科的工人俱乐部:将社会主义政治理念转化成建筑 - Image 20 of 4梅尔尼科夫和莫斯科的工人俱乐部:将社会主义政治理念转化成建筑 - Image 30 of 4梅尔尼科夫和莫斯科的工人俱乐部:将社会主义政治理念转化成建筑 - 更多图片+ 51

资讯图表:九龙寨城中的生活

距九龙寨城拆除已经20年了,为了纪念它,南华早报制作了一个信息图形,详细地描述了这座奇异建筑内部的事实和数据。

阅读更多关于九龙寨的事件…

RMIT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研发人员使用烟蒂制造出了一款更加好用的轻型砖头

垃圾可以成为其他人的建筑材料。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RMIT)日前开发出了一种技术,使用世界上最顽固的污染物——丢弃的烟头来制造砖头。该项目由Abbas Mohajerani 博士领导一个团队进行研发,他们发现,如果1%的烧制砖采用烟头制作则可以完全抵消一年全球香烟的生产量,同时也能够得到更轻和更高效的砖材。

位于阿姆斯特丹 Fab City 的 TrueTalker 展馆日前已经开放

Studioninedots 建筑事务所日前设计了一个新的展馆项目,名为“TrueTalker”。这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人们可以在此自由的交流和演讲。这是在阿姆斯特丹FabCity 建造的大约50个展馆中的一个,该组织是一个推广欧洲可持续创新城市的组织。项目也要应对今年欧盟的荷兰居住年活动,住宅高度的刚性需求和官方谈话将会从各个角度被仔细斟酌并被记录下来。而 Studioninedots 建筑事务所的“TrueTalker”项目将会创建一个空间,在那里“每个人都可以坐下来,放松自己并分享那些温暖的,不合理的,疯狂的,无法想象的以及滑稽的想法。”

位于阿姆斯特丹 Fab City 的 TrueTalker 展馆日前已经开放 - Image 1 of 4位于阿姆斯特丹 Fab City 的 TrueTalker 展馆日前已经开放 - Image 2 of 4位于阿姆斯特丹 Fab City 的 TrueTalker 展馆日前已经开放 - Image 3 of 4位于阿姆斯特丹 Fab City 的 TrueTalker 展馆日前已经开放 - Image 4 of 4位于阿姆斯特丹 Fab City 的 TrueTalker 展馆日前已经开放 - 更多图片+ 6

这种充气技术让建筑立面可以“呼吸”

你有没有见过可以通过上千个“气孔”呼吸的建筑?Tobias Becker 的“呼吸表皮项目”(Breathing Skins Project)让这一想法得以实现。根据仿生学的理念,该表皮受到了有机表皮的启发,可以通过调整渗透性来控制射入的光线,以及内外两侧的温差。除了这些功能上的优势外,不断变化的表皮还能很好地让室外的自然环境和室内的居住环境进行交互。

这种充气技术让建筑立面可以“呼吸” - 主图这种充气技术让建筑立面可以“呼吸” - Image 1 of 4这种充气技术让建筑立面可以“呼吸” - Image 2 of 4这种充气技术让建筑立面可以“呼吸” - Image 3 of 4这种充气技术让建筑立面可以“呼吸” - 更多图片+ 4

访谈泽维·霍克:“好的建筑必然是违例的!”

在泽维·霍克(Zvi Hecker)的职业生涯中,其作品的形体不断演变——从其早期 Ramot Polin housing 、位于内盖夫荒漠的犹太会堂(Synagogue in the Negev Desert)等规矩的几何形体作品,到近期位于柏林的犹太学校等形体更为自由的项目。然而霍克仍然认为他的所有作品既与其它作品一致、又独一无二,并自称为“一名从事建筑专业的艺术家”。在这场记录于“城市理念”(City of Ideas)专栏的采访中, Vladimir Belogolovsky 与霍克就支撑其事业的灵感和想法展开了讨论。

访谈泽维·霍克:“好的建筑必然是违例的!” - Image 14 of 4访谈泽维·霍克:“好的建筑必然是违例的!” - Image 17 of 4访谈泽维·霍克:“好的建筑必然是违例的!” - Image 28 of 4访谈泽维·霍克:“好的建筑必然是违例的!” - Image 36 of 4访谈泽维·霍克:“好的建筑必然是违例的!” - 更多图片+ 34

BIG 和 Lacaton & Vassal 领衔入围西菲尔德伦敦博物馆设计竞赛短名单

伦敦博物馆(Museum of London)公布了西菲尔德国际设计竞赛的候选短名单和及其作品,该竞赛由马尔科姆顾问公司(Malcolm Reading Consultants)主办。基地位于巴比坎,是伦敦菲尔德市场(Smithfield Market )的一部分,包括了市场的主体建筑、鱼市(Fish Market)、红房子(Red House)和机房(Engine House),拓展后将成为伦敦博物馆的未来所在地。现今伦敦博物馆每年接待超过上百万的游客,待新馆落成后游客接待量将加倍,并从历史收藏中展出一些尚未谋面的艺术品。该竞赛基金来自于伦敦市长的约200000英镑财政拨款。

知名建筑摄影师伊万·巴恩为霍尔设计的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建拍摄九周年纪念照片

今天是史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为纳尔逊艺术博物馆设计的积木式建筑建成九周年的日子。为了纪念这一有纪念意义的时刻,建筑摄影师伊万·巴恩(Iwan Baan)走访了项目所在地,了解了当时该建筑是如何建在这块场地上,并成为了堪萨斯城标志的。它也是史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最著名的项目之一。

知名建筑摄影师伊万·巴恩为霍尔设计的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建拍摄九周年纪念照片 - Image 1 of 4知名建筑摄影师伊万·巴恩为霍尔设计的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建拍摄九周年纪念照片 - Image 2 of 4知名建筑摄影师伊万·巴恩为霍尔设计的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建拍摄九周年纪念照片 - Image 3 of 4知名建筑摄影师伊万·巴恩为霍尔设计的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建拍摄九周年纪念照片 - Image 4 of 4知名建筑摄影师伊万·巴恩为霍尔设计的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建拍摄九周年纪念照片 - 更多图片+ 20

洛杉矶城“50公园计划”第二个公园设计花落OMA、MLA和IDEO设计团队

洛杉矶市政府最终选择了景观设计公司米娅莱尔景观事务所(Mia Lehrer + Associates (MLA))和其合作伙伴OMAIDEO在洛杉矶市中心一街和百老汇街设计一个新的公共公园。新设计的“FAB公园”将连接洛杉矶市政厅和现有的格兰特公园(Grand Park),成为洛杉矶最重要的市民活动场所之一。

赖特建筑学院学生设计的沙漠避难所

这是由来自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建筑学院的学生设计并建造的“小避难所”,项目位于亚利桑那州索诺兰沙漠中。

项目源于学生的个人实习活动,学生 Daniel Chapman,Mark-Thomas Cordova, Jaime Inostroza,Dylan Kessler,Pablo Moncayo,Natasha Vemulkonda 和 Pierre Verbruggen 他们每个人都用现成的材料设计建造了他们自己的一个临时住所。其中一部分是在条件恶劣的沙漠中,这些和他们的导师 David Tapias 共同决定设计和建造一个最后的避难所。

BIG设计的2016年蛇形画廊及4座附属凉亭开放

2016年蛇形画廊(Serpentine Pavilion)由 BIG 建筑事务所设计,于今日在伦敦海德公园(Hyde Park)对公众开放。作品名为“未上拉链的墙(unzipped wall)”,笔直的管状玻璃砖墙体在顶端向两边波状分开,承载主场馆功能。2016年蛇形画廊首次与四座“凉亭(summerhouses)”共同展出,分别由 Kunlé AdeyemiBarkow Leibinger, Yona FriedmanAsif Khan 设计。蛇形画廊与凉亭于本周6月10日起对公众开放,持续至10月9日。继续阅读本文查看更多关于这五个设计的信息。

BIG设计的2016年蛇形画廊及4座附属凉亭开放 - Image 5 of 4BIG设计的2016年蛇形画廊及4座附属凉亭开放 - Image 8 of 4BIG设计的2016年蛇形画廊及4座附属凉亭开放 - Image 12 of 4BIG设计的2016年蛇形画廊及4座附属凉亭开放 - Image 14 of 4BIG设计的2016年蛇形画廊及4座附属凉亭开放 - 更多图片+ 12

想要在建筑界取得成功?你需要这两种品质

本文最初的标题是“建筑事业成功所需要的两大品质”(The Two Qualities You Need For Architecture Career Success,最初发表在The Architect's Guide 网站上。

几年前,在《Success 》杂志上报导了一篇对104位首席执行官的调研。他们讲述了一位理想雇员身上所应具备的20个品质,并且被要求从中选出最重要的品质。

86%的首席执行官都选择了以下两点作为对建筑事业的成功和增进重要的两大品质。

拉脱维亚当代艺术博物馆最终入围短名单

主办方宣布了拉脱维亚当代艺术博物馆(Latvian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设计竞赛的7位候选名单。位于拉脱维亚首都里拉,这个拥有3000万欧元基金的项目源于一次公私合作契机,由 ABLV Charitable 基金会和 Boris and Ināra Teterev 基金会共同支持,拉脱维亚当代艺术博物馆基金会也参与其中。拉脱维亚共和国文化部和博物馆基金会在2014年10月30日签署了该博物馆及其建设备忘录。此次竞赛,于2015年举办,首轮中包括了25个参赛者,将于6月中旬宣布获选结果。

世界首座3D打印住宅获胜方案公布

世界第一座自由形态的3D打印住宅设计方案公布。名为“曲线的吸引(Curve Appeal)”,由 WATG 城市建筑事务所设计,在自由形式的住宅设计挑战竞赛(The Freeform Home Design Challenge)中荣获一等奖。该竞赛旨在设计世界第一座自由形式的3D打印住宅,邀请了世界各地的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和工程师,共同探讨如何通过3D打印技术改善我们的建成环境和当下生活。

在这个网站上可以看到上百家电子建筑杂志

北卡罗来纳现代主义之家(North Carolina Modernist Homes 下文简称NCMH)和 Hanley Wood 公司(ARCHITECT 的母公司)合作创建了 Colossus:一个收藏20世纪建筑出版物、报道的新型数字档案馆。一旦完成,它将成为最大的现代建筑杂志数字档案馆,包括超过130万页的资料。

2016年威尼斯双年展获奖者:西班牙馆、日本馆、秘鲁馆以及库勒·阿德耶米事务所和NLÉ事务所

亚力杭德罗·阿拉维纳(Alejandro Aravena)和15届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的评委们宣布了获奖名单。

荣获最佳国家参与金狮奖的是西班牙馆作品“未完成(UNFINISHED)”。评委们这样评价 Carlos Quintáns 和 Iñaqui Carnicero 的作品“场馆精准地选取了一些正崭露头角的年轻建筑师作品,展现了他们如何运用创造力与责任超越了物质的局限性。”

2016年威尼斯双年展获奖者:西班牙馆、日本馆、秘鲁馆以及库勒·阿德耶米事务所和NLÉ事务所 - Image 1 of 42016年威尼斯双年展获奖者:西班牙馆、日本馆、秘鲁馆以及库勒·阿德耶米事务所和NLÉ事务所 - Image 2 of 42016年威尼斯双年展获奖者:西班牙馆、日本馆、秘鲁馆以及库勒·阿德耶米事务所和NLÉ事务所 - Image 3 of 42016年威尼斯双年展获奖者:西班牙馆、日本馆、秘鲁馆以及库勒·阿德耶米事务所和NLÉ事务所 - Image 4 of 42016年威尼斯双年展获奖者:西班牙馆、日本馆、秘鲁馆以及库勒·阿德耶米事务所和NLÉ事务所 - 更多图片+ 10

AD访谈:奥雷·舍人的北京嘉德艺术中心设计

自从2010年开始了个人的实践后,奥雷·舍人(Ole Scheeren)俨然成为了建筑界升起的一颗新星。他曾经是OMA建筑事务所的主持合伙人之一,因诸如北京CCTV大楼、新加坡 Interlace 住宅等地标性项目而知名,之后又通过曼谷 MahaNakhon 摩天楼、吉隆坡 Angkasa Raya 大楼和新加坡DUO大楼等项目中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成为了各大媒体的头条。而他最新的项目,位于北京的嘉德艺术中心也将获得极大的关注,虽然这一项目和他之前的项目完全不同。

在嘉德艺术中心项目中,你看不到他之前作品中那些极具冲击力的悬挑和具有未来感的形式实验。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混合的艺术空间”,位于距离紫禁城咫尺之遥的核心地带,材料和尺度都取自于周边的建筑环境。低层的建筑中容纳了一个拍卖中心和一座具有1700平方米展陈空间的博物馆,由一系列小型的“像素化”体块构成,表面覆盖的石材具有穿孔的纹样,取自于一副距今700年历史的中国山水画《富春山居图》。上方的体量中具有一座120间的酒店和一家餐厅,在尺度上较大,但是通过表面上的“玻璃砖”打散,这种材料同样取自于周边,来自周围的胡同。在媒体发布会上,他也称胡同为“中国谦逊的非精英主义文化象征”。

为了更加了解这座精彩的建筑,我们与奥雷·舍人进行了一次访谈,他在其中表示,尽管外表看起来普通,但是这座建筑和他之前的作品一样激进。继续阅读了解详情。

AD访谈:奥雷·舍人的北京嘉德艺术中心设计 - Image 1 of 4AD访谈:奥雷·舍人的北京嘉德艺术中心设计 - Image 2 of 4AD访谈:奥雷·舍人的北京嘉德艺术中心设计 - Image 3 of 4AD访谈:奥雷·舍人的北京嘉德艺术中心设计 - Image 4 of 4AD访谈:奥雷·舍人的北京嘉德艺术中心设计 - 更多图片+ 17

这些迷你地标建筑让你的宠物们也能环游世界!

猫奴们现在可以让你们的爱猫住上世界地标建筑啦!设计公司“Poopycat”最近公布了一系列纸板猫屋,造成了世界地标建筑的样子。该系列包括了泰姬陵、白宫、埃菲尔铁塔等著名建筑,同时还有大斯芬克斯像和玛雅金字塔等纪念性建筑。

看看这42座天际线高楼如何拔地而起

尤其在过去的十年里,随着全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各地的城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全世界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到2030年以前,预计世界将会出现41座一千万人口规模以上特大城市。

随着人口剧增,城市也发生了空前的改变与发展。 为了展示世界主要城市的改变,比如说巴黎、迪拜,还有香港。RENTCafe 网站日前编纂了一系列街景天际线的今昔对比图。

继续阅读找找看这16座主要城市的42个天际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吧。

一组震撼的重庆城市图片

日前,网上流传了一组视觉效果极为震撼的重庆城市图片。这组图片通过展示重庆错落的地形、高耸的摩天楼、穿梭的城铁与人行道,以及宏大而蜿蜒的立体交通道路,生动地为我们呈现了这座城市建设中“魔幻”的一面。

继续阅读发现这座城市壮观之美。

“塔尖飞人”,世贸中心顶峰的虚拟现实体验

本期纽约时报杂志(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为大家呈现了“800英尺之上的纽约”专题。不同于传统水平方向的设计,本期杂志纵向旋转了90度,这意味着你要把页面竖起来看。原来横向长度仅为10.875英寸(约合27.6厘米),变为纵向17.875英寸(约合45.4厘米),据杂志编辑 Jake Silverstein 说,“页面对于我们本期主题而言空间依旧有限,但我们尽可能为大家呈现纽约独特的天际轮廓:这是杂志做出的最大努力。”

“塔尖飞人”,世贸中心顶峰的虚拟现实体验 - Image 1 of 4“塔尖飞人”,世贸中心顶峰的虚拟现实体验 - Image 2 of 4“塔尖飞人”,世贸中心顶峰的虚拟现实体验 - Image 3 of 4“塔尖飞人”,世贸中心顶峰的虚拟现实体验 - Image 4 of 4“塔尖飞人”,世贸中心顶峰的虚拟现实体验 - 更多图片

Federico Babina的 ARCHIWRITER 系列插画表现了 "文学里的建筑"

“沉浸在阅读里就仿佛置身于一栋建筑,一个被文字包围的玄幻世界,”已经创作过许多建筑相关题材的知名插画师 Federico Babina 在讨论他最新系列的插画“ ARCHIWRITER”(建筑作家)时说道。 新系列包含了27幅插画。绘师为每个作家制作出了独一无二的“肖像”,通过建筑元素和文字的构建形象体现了他们的风格、时代以及地域。 通过夸大个人风格,Babina 最终绘成的肖像是“流动的、地域性的、短暂的、迷宫般的、超现实的,甚至是未来主义的。”

被树覆盖的摩天大厦真得能实现吗?

被树覆盖的摩天大厦真得生态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设计,还是只是一种表面化的绿色噱头(greenwashing)? 这个问题出现在Kurt Kohlstedt 的论文《渲染VS现实:99%不可实现的绿色高层》(Renderings vs. Reality: The Improbable Rise of Tree-Covered Skyscrapers, for 99% Invisible之中。作者指出,植被设计虽然有着无数的理由——可持续性的外观,更好的空气和风景,投资驱使——可是这些概念永远不会离开纸面或虚拟建筑领域。因为很多原因,这些建筑已成为流行,有反对的人说它们很难,或是根本无法建成。原因包括巨大的施工难度(大量额外的钢筋混凝土)、庞大的灌溉系统、增加风荷载的复杂性,和树木本身难以适应多变的环境。

您已开始关注第一个帐户了!

你知道吗?

您现在将根据您所关注的内容收到更新!个性化您的 stream 并开始关注您最喜欢的作者,办公室和用户.

关注 ArchDaily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