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1. ArchDaily
  2. 文章

文章

别天真!微气候调节不仅仅是在建筑内种植物

把天气带入建筑物往往和我们想从建筑外立面能够得到的相反。然而华盛顿邮报的文章报道了俄勒冈大学的新研究,旨在展示让自然进入建筑物对人们身心带来的双重好处。自然的迹象和变化对我们的健康颇有裨益,但是我们在室内并不能经常接触他们——而人类现在90%的时间都在室内活动。但是即使在一个城市环境中,自然经过都比较困难,也不能避免天气的状况。当研究人员找到方法将风和阳光斑驳的倒影带入城市里面时候,他们发现当暴露于这些自然运动时,人们的心率会降低,人们会较少地被类似运动分心。

到目前为止,绿色建筑是一个熟悉的概念,但华盛顿邮报中的文章提出了超过我们目前对绿色建筑认知的一些观点。绿色建筑在新建筑中是伟大的,但排除了大量可能而且也应该受益于自然干预的现存建筑物。理想情况下,建筑物应该积极展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仅拘泥于“不伤害”。

别天真!微气候调节不仅仅是在建筑内种植物 - Image 1 of 4别天真!微气候调节不仅仅是在建筑内种植物 - Image 2 of 4别天真!微气候调节不仅仅是在建筑内种植物 - Image 3 of 4别天真!微气候调节不仅仅是在建筑内种植物 - Image 4 of 4别天真!微气候调节不仅仅是在建筑内种植物 - 更多图片+ 3

巴埃萨:建筑中没有绝对真理

几个世纪以来,重力的存在给建筑物的结构带来极大的限制,导致结构必须垂直于地面。然而,随着钢铁的出现,人们逐渐意识到这种限制并不是因为重力,而是因为人类自身有限的技术。本文最初以意大利语在 Domus Magazine 杂志上发表,并由作者与 ArchDaily 共享。本文,巴埃萨探究钢结构带给建筑的自由以及空间的可能性。

当艾萨克·牛顿正在花园里的一棵苹果树下休息时,一只苹果落到他的头上。凭借自己过人的智慧,他从午睡中惊醒,并计算出重力加速度。

如果牛顿稍微有一点耐心,他就有可能注意到,伴随下落的苹果,还有几片叶子也从同一棵苹果树上落下来,但它们的降落方式与苹果截然不同。

巴埃萨:建筑中没有绝对真理 - Image 1 of 4巴埃萨:建筑中没有绝对真理 - Image 2 of 4巴埃萨:建筑中没有绝对真理 - Image 3 of 4巴埃萨:建筑中没有绝对真理 - Image 4 of 4巴埃萨:建筑中没有绝对真理 - 更多图片+ 1

本周最佳摄影:细数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裸露钢结构项目

高强度,易于运输和装配简单是钢材料的众多主要优点。但是,通常建筑师更倾向于将钢结构隐藏,但是与暴露的钢材料结合使用,可能会产生一个更具有吸引力的效果。钢不仅为设计带来亮度,而且还可以根据材料的处理提供不同的颜色和质感表现。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系列由摄影师Adrien Williams, Imagen Subliminal, 和Sergio Pirrone等拍摄的14张钢结构建筑摄影作品。

本周最佳摄影:细数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裸露钢结构项目 - Image 1 of 4本周最佳摄影:细数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裸露钢结构项目 - Image 2 of 4本周最佳摄影:细数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裸露钢结构项目 - Image 3 of 4本周最佳摄影:细数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裸露钢结构项目 - Image 4 of 4本周最佳摄影:细数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裸露钢结构项目 - 更多图片+ 11

HPP主导上海徐家汇体育公园大规模“升级计划”,唯一场两馆不变

HPP主导上海徐家汇体育公园大规模“升级计划”,唯一场两馆不变 - 可持续发展HPP主导上海徐家汇体育公园大规模“升级计划”,唯一场两馆不变 - 可持续发展HPP主导上海徐家汇体育公园大规模“升级计划”,唯一场两馆不变 - 可持续发展HPP主导上海徐家汇体育公园大规模“升级计划”,唯一场两馆不变 - 可持续发展HPP主导上海徐家汇体育公园大规模“升级计划”,唯一场两馆不变 - 更多图片+ 9

友尽!我真的不想做建筑师的朋友了!

在好莱坞电影中,典型建筑师的形象是富有创造力的、体贴细致的,近乎完美无缺。然而,现实中的建筑师与此相反,实际上,他们是一个形形色色、看似完美却会犯错的群体。这是因为,建筑学的研究与实践带来的许多“危险”。建筑学校是特别的存在,即使不是大规模专业,本质上也是重塑学生的心灵。在击垮学生心灵的同时又迅速重新建立其精神世界——向未解之谜问好!

建筑学校既有可能产出对建筑在社会地位中有深刻见解的聪敏知识分子,也有可能诞生出自命不凡的小人。初出茅庐的年轻建筑师刚毕业时总是持有与众不同的人生观。时常吃力不讨好的建筑师们,很快发现只有建筑师能理解建筑师。很少有朋友敢于支持建筑师并与后者同甘共苦,这些朋友值得大大的鼓励。因为尽管建筑师们有着无数吸引人的地方,但同时也展现了一些难以置信的讨人厌特征。以下为建筑师的朋友和搭档对建筑师同伴们提出的八条控诉汇总。

建筑中存在“欧洲风”吗?历届密斯·凡德·罗奖获奖者的真实讲述

“在欧洲建筑中你可以读到一定的传统、历史和延续性”——Spela Videcnik, OFIS 建筑事务所

欧洲作为无数历史背景交织而成的大陆,它已经深深的影响了整个建筑世界,而这一点是其他大陆无法比拟的。这片大陆最近成为由密斯·凡德·罗基金会(the Fundació Mies van der Rohe)出品的影片主题,影片和欧盟现代建筑奖有关,片中采访了来自于16个欧洲城市的大奖提名建筑师们,并且向他们提问:在他们视野里,是什么将他们集合在一起?是什么让他们与众不同?

作为一名先前居住在欧洲两年的美国公民,我被影片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所困扰:“在建筑中有‘欧洲风’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什么是这个‘风格’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与Archdaily的英国主编 Rory Stott 坐下来从各个角度进行讨论。

建筑中存在“欧洲风”吗?历届密斯·凡德·罗奖获奖者的真实讲述 - 主图建筑中存在“欧洲风”吗?历届密斯·凡德·罗奖获奖者的真实讲述 - Image 1 of 4建筑中存在“欧洲风”吗?历届密斯·凡德·罗奖获奖者的真实讲述 - Image 2 of 4建筑中存在“欧洲风”吗?历届密斯·凡德·罗奖获奖者的真实讲述 - Image 3 of 4建筑中存在“欧洲风”吗?历届密斯·凡德·罗奖获奖者的真实讲述 - 更多图片+ 2

世界摄影日总结: ArchDaily 最受读者欢迎的100张项目照片

8月19日是世界摄影日,是为了庆贺法国买下了银版照相法(daguerreotype)专利的摄影纪念日。银版照相法是最早的摄影程序之一,并在1839年被免费与全世界分享。我们在ArchDaily了解到建筑摄影的重要性 – 它不仅仅是记录设计的一种手段,也是我们当中许多人热爱的一门学科。为了庆祝这个日子,我们决定公布那些曾发表在 ArchDaily上,由你们,也就是我们的读者选出的最受欢迎的照片。利用从My ArchDaily收集到的数据,我们从数据库中挑选出100张最多读者收藏的照片;请往下阅读,一起来欣赏。

实现石材“零浪费”:抛物线拱形预制结构横空出世

成立于意大利的新基础研究小组( New Fundamentals Research Group)日前为SNBR设计并建造了一个实验性的原尺寸半圆拱顶样品,SNBR是一家致力于尖端石材切割的法国公司。该结构因为其基本几何的单体构件而被命名为“抛物线拱顶”(Hypar Vault),它使用了两种互为镜像的预制石材单体,这种单体的设计是以抛物线(双曲抛物线)为基础的----几何学中唯一个“双尺寸”表面。

实现石材“零浪费”:抛物线拱形预制结构横空出世  - Image 2 of 4实现石材“零浪费”:抛物线拱形预制结构横空出世  - Image 5 of 4实现石材“零浪费”:抛物线拱形预制结构横空出世  - Image 6 of 4实现石材“零浪费”:抛物线拱形预制结构横空出世  - Image 8 of 4实现石材“零浪费”:抛物线拱形预制结构横空出世  - 更多图片+ 24

2017年度全球最佳建筑绘图

在建筑表现的方式之中,绘图无疑是最富感染力的。一张绘图的诞生离不开对工具的精心选择,还有纸张类型、线条风格、手绘或是数字绘图。设计师在他们的作品中所包含的选择往往是揭示设计概念的最好方式。

去年, 我们翻遍 ArchDaily 所有项目选出了一系列“最喜爱的建筑绘图”(这个评选在今年冬天将会再次举行)。而今年,我们想做出些许改变,期望增进与读者群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我们邀请广大读者提交自己最好的建筑绘图作品。读者的回应势不可挡,我们收到了超过1200份作品,来自遍布全球的 ArchDaily 读者!作品当中有着重氛围表现的,有深刻诠释建筑空间的,更有精湛的技术绘图。

从这1200分作品中,ArchDaily 编辑团队评选出了80个我们最喜爱的建筑绘图,分为以下7个类别: 表现图、轴测图、剖面图、拼贴图、环境肌理图、草图和平面图。

以下是入选作品。

重读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之于21世纪的十大启示

文章原题为《重读简·雅各布斯后的十点思考》(10 Lessons Learned by Rereading Jane Jacobs),刊登于Common Edge。

上周我在收拾行李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本已经翻烂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我不记得我是什么时候看的这本书,但应该是二十多年前,当时我的工作还与城市规划相关。于是我决定重读这本颠覆了规划行业的经典之作,以表达对简·雅各布斯一百周年诞辰迟来的致敬。以下这位美国城市规划教母带来的十点思考:

印度将修建世界最长河,实施“东水西调”计划,究竟是否可行?

紧随着自杀农民数量持续增多,人口快速增长所导致的城市水资源压力不断加剧,城市日渐衰败,印度重新将极具雄心的内河联网计划(Interlinking of Rivers,简称ILR项目)提上日程。该项目计划创建总长度达尼罗河两倍的国家水网系统。这个1680亿美元的项目从40年前就开始筹备,通过建造30条运河以及3000个水库连接37条国家内河。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印度区域水资源供应不平等的问题,将1740亿立方米的水量从潜水过剩的河流流域运输到缺水流域。

ILR项目由印度政府提出,是实现增加国家灌溉潜力和人均储水能力的唯一手段。然而,它也引起了各界的生态关注:10.4万公顷的林地将收到影响,破坏生态系统。水文专家也质疑将河流作为“仅有的水渠”的科学依据。此外,预计有一百五十万人将流离失所。由水库工程所带来的社会恐慌,可能会导致民众反抗。

史上最强手绘图,决定了圣马可的存亡

世界建筑节约翰·索恩爵士博物馆以及 Make事务所 共同策划的竞赛——建筑绘图奖 开幕之际,作家、评论家Jonathan Glancey创作了这篇剪短的文章。该奖项的截止日期是2017年9月18日,成功入选的作品将在伦敦和柏林展出。

对约翰·罗斯金来说,在布伦福德的多色煤气厂,在克罗伊登华丽的工厂烟囱,在布里斯布里的金酒宫殿,甚至在曼彻斯特的善意的改革俱乐部,这些威尼斯哥特式的设计简直就是一种诅咒。这些华丽的维多利亚式建筑,即使是最奢华的建筑,作为有影响力的19世纪批评家Ca’ d’Oro和Palazzo Ducale 的宠儿都难逃闲置的悲剧。

建筑界第一潮男:诺曼·福斯特,你25岁的生活不如他82岁的溜

诺曼·福斯特今年早些时候才开始在Instagram上随意的上传照片。但不要上当,以为他再这个由7年历史的媒体平台上知识短期的出现。在82岁高龄的时候,这位英国建筑师在这方面的天赋甚至远远超出了设计建筑物的能力。

什么使诺曼·福斯特的InstagramBjarke Ingels的更有吸引力?比理查德·布兰森(英国亿万富翁)的更令人印象深刻?我认为是是一种复杂的组合运动的能力,“他就像我们一样!” 建筑师们喜欢这些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多产、最受尊敬的专业人士的生活提供了幕后的洞察力的照片。在这些赞扬和男爵的身份背后,我们发现福斯特游泳、骑车、划船、直升机已经进入他生活80年。看到一位总想站在创新前沿、勇于冒险的建筑师,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松懈的迹象,这让十分安慰。

哈尔滨大剧院,马岩松的MAD式“建造自然”,你懂几分?

欢迎观看 #donotsettle extra 最新一期的视频内容,这是由 Wahyu Pratomo 和 Kris Provoost 两人创建的建筑视频栏目。由 #donotsettle 四出访问让人感兴趣的建筑物,制作视频并辅以深入的描述和分析。

在上月参观了 OMA 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在上海设计的第一座建筑之后,我们来到了中国遥远的北方。我们很高兴能带大家来到“计划清单”上排名很靠前的一座建筑。哈尔滨是中国东北部的省会城市,想起以前,这座城市最有名的地方就是在冬季举办大型冰雕展。但在过去两年间,至少对世界各地的建筑界人士来说,哈尔滨变得不一样了。

马岩松和他的 MAD 建筑事务所团队在哈尔滨的一个新区,设计并建造了哈尔滨大剧院。有关这座建筑的消息在2013年首次公布,随后于2015年底竣工。从那时起,互联网上出现了无数张令人叹为观止的照片,我们不得不用自己的眼睛来欣赏这个项目!我们来到了哈尔滨,并在大剧院里度过了一天。

哈尔滨大剧院,马岩松的MAD式“建造自然”,你懂几分? - Image 1 of 4哈尔滨大剧院,马岩松的MAD式“建造自然”,你懂几分? - Image 2 of 4哈尔滨大剧院,马岩松的MAD式“建造自然”,你懂几分? - Image 3 of 4哈尔滨大剧院,马岩松的MAD式“建造自然”,你懂几分? - Image 4 of 4哈尔滨大剧院,马岩松的MAD式“建造自然”,你懂几分? - 更多图片+ 9

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过去58年的演变历程

此文章最初以“赖特的生命体: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演变”为题,发表于guggenheim.org/blogs网站上。ArchDaily已获此文发表授权。

1957年,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站在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建筑工地上宣称:“这些所有都是一件东西,是一个整体,而非组件与组件堆砌而成。这是我一直以来努力实现的理念。”赖特所提到的“理念”,就是他在长达七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一直倡导的设计思想——有机建筑。该理念的核心在于实现空间连续性,建筑的每个元素都不能被设定为设计分离的组件,而是一个整体的组成部分。

也许连赖特本人都没有预料到,他所提出的‘有机建筑’,确实在经年日累后如生命体般产生了真的变化。博物馆的螺旋形状维系了建筑的整体性和树立了其特征,因此不做改动。然而随着博物馆的发展和现代化的需求,一系列的增建和改造工程逐步展开。

拼贴风建筑效果图教程

每当快到交图的日子,都恨不得自己一夜之间掌握所有绘图技能,立马出图。而Collage拼贴风格效果图,是当下最有效率、最出成果的途径。本期教程,带给大家一种拼贴的思路。

这款新的 App 应用能让你了解所有的建筑法规

没有什么可以扼杀掉一个项目预算,同样在施工过程中(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业主也要烧钱来解决遇到的法规问题。作为建筑师,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都会尽最大努力按照施工规范进行,但又不能否定它的复杂性。项目必须符合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不同级别的不同法规;这些不同的法规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这让设计团队十分的头疼。

然而,随着这个新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序的出现,希望能够让建筑师和设计师更加的容易理解建筑领域的法律法规。“我们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款定制的建筑搜索引擎,”Scott Reynolds斯科特·雷诺兹,UpCodes的联合创始人说道。因为Reynolds雷诺兹本人就有着建筑学的背景,并且他与他的弟弟Garrett Reynolds加勒特·雷诺兹(通过使用 UpCodes 拿到了哲学博士学位)共同合作,他们两个简化了一些建筑法规,但还是无奈。

本周最佳摄影:藏在世界尽头里的建筑

建筑总是一种如何与自然互动的反应。一些建筑师们倾向于使用与景观形成鲜明对比的独特形状和材质,而其他建筑师则喜欢用有机作品模仿周围环境。但不管使用技术如何,建筑师们已经在世界最最最偏僻美的让人难以置信的角落建立了起了各种建筑。如下由摄影师Su Shengliang, Sergio Pirroney以及Valentin Jeck所拍摄16张摄影作品系列展现了建筑和景观的结合之美。

本周最佳摄影:藏在世界尽头里的建筑 - Image 1 of 4本周最佳摄影:藏在世界尽头里的建筑 - Image 2 of 4本周最佳摄影:藏在世界尽头里的建筑 - Image 3 of 4本周最佳摄影:藏在世界尽头里的建筑 - Image 4 of 4本周最佳摄影:藏在世界尽头里的建筑 - 更多图片+ 13

伦佐·皮亚诺的绘稿,建筑界的标杆!

通过他的草图,伦佐·皮亚诺传递出了他在设计作品时的真实想法,表达出他作品中具体概念,包括关注人体工程学尺度规模的舒适度,太阳能的研究以及与即时环境的对话。 我们在这里挑选了了十个带着建筑师手绘草图的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可以看出1998年普利茨克奖得主,是如何将他的设计从纸上实现到现实之中。

世界上最“格格不入”的建筑

在2017年,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渐渐变成了各时期建筑的集锦。我们生活在一个折衷的年代,在这个时代,19世纪的工业风建筑、战后风格居住楼和全新的公寓高楼都有相当的客户群体。这样持续变化的城市景观,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不断变化的建筑口味,让新兴建筑越来越难以取得大众视线。

为了反抗这种趋势,建筑师们会常常尝试设计“标志性”建筑:一个可以让外行人也能停下来看异形建筑。有时候这种创造的决心最后创造出流芳千古的名作,有时候却创造出城市天际线上不可挽回的一个污点。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关注建筑结构的视线。他们会觉得这是重要地标呢?还是无比夺目的眼中钉?你觉得呢?

这七项建筑设计竞赛,不参加一次,妄为建筑人

就读建筑学后,你渐渐习惯了每日学习的艰辛时,偶尔的放松会让你像在炎热的一天里迎来了一场及时雨那样,虽然开始很舒服,但久了也会感到烦恼。当你在开始的几天因为追剧“权利的游戏”而失眠时,你很快就会意识到你走入了歧途,因为这不会给你带来任何你需要的能量。

这时候举办一次建筑设计竞赛是恰到好处的。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建设性渠道,让你从不断的刷新 Youtube ,到看看 Buzzfeed 是否上传了一个新的视频。同时,你将不再受工作室领导或学校课程的限制,让你可以创造性地进行实验活动。随着在任何特定的时间进行的各种国际竞赛,您可以根据您的个人兴趣和您自己的时间来选择参加。然而,如何选择参加什么样的竞赛有时也会令人困惑。在这里,我们列出了为学生开放的最负盛名的七项年度建筑设计竞赛:

聚焦: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

作为英国新艺术运动的思想领袖之一,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 (1868年6月7日 – 1928年10月10日) 在艺术和建筑领域留下了永恒的一页。尽管建筑生涯短暂,麦金托什却以极具个人风格的“麦金托什玫瑰”在艺术与设计领域享有国际盛名。1868年出生于格拉斯哥,麦金托什以其对折线与曲线,实材和光影的巧妙处理闻名。尽管他最有名的是格拉斯哥艺术学校的麦金托什大楼设计,麦金托什也在艺术化和跨学科建筑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聚焦: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 - Image 1 of 4聚焦: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 - Image 2 of 4聚焦: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 - 主图聚焦: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 - Image 4 of 4聚焦: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 - 更多图片+ 6

卒姆托的柯伦巴艺术博物馆,重审鲜为人知的细部故事

卒姆托的柯伦巴艺术博物馆,重审鲜为人知的细部故事 - Image 21 of 4
© Rasmus Hjortshøj

这组系列图片展示出了摄影师 RasmusHjortshøj 拍摄的由著名建筑师卒姆托(Peter Zumthor)设计的德国科隆柯伦巴艺术博物馆。这是一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毁坏的哥特式教堂废墟上建造的博物馆,他在一次参加以保护哥特式建筑为主旨的竞赛中获胜而设计了该博物馆,同时还创建了一个空间来收藏科隆大主教的艺术收藏品。在他的获奖设计中,卒姆托将原有的废墟与现代建筑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将宗教与艺术以优雅简约的方式融合在了一起。

Rasmus Hjortshøj 用这些照片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参观浏览卒姆托设计作品的机会,一座在城市背景烘托下建筑,同时还检验了建筑师对细节的追求奉献精神。

卒姆托的柯伦巴艺术博物馆,重审鲜为人知的细部故事 - Image 1 of 4卒姆托的柯伦巴艺术博物馆,重审鲜为人知的细部故事 - Image 2 of 4卒姆托的柯伦巴艺术博物馆,重审鲜为人知的细部故事 - Image 3 of 4卒姆托的柯伦巴艺术博物馆,重审鲜为人知的细部故事 - Image 4 of 4卒姆托的柯伦巴艺术博物馆,重审鲜为人知的细部故事 - 更多图片+ 24

本周最佳摄影:建筑细部的幕后主角们

我们爱死了建筑细部! 本周摄影作品集突出了材料结合的艺术美学,让我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各种摄影作品。 像Joel FilipeMarie-Françoise PlissartAdria Goula这样的摄影师,他们的摄影作品向我们展示出精确而美观的木制接缝,钢结构,混凝土细节,幕墙等等。

本周最佳摄影:建筑细部的幕后主角们 - Image 1 of 4本周最佳摄影:建筑细部的幕后主角们 - Image 2 of 4本周最佳摄影:建筑细部的幕后主角们 - Image 3 of 4本周最佳摄影:建筑细部的幕后主角们 - Image 4 of 4本周最佳摄影:建筑细部的幕后主角们 - 更多图片+ 9

您已开始关注第一个帐户了!

你知道吗?

您现在将根据您所关注的内容收到更新!个性化您的 stream 并开始关注您最喜欢的作者,办公室和用户.

关注 ArchDaily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