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1. ArchDaily
  2. 编辑精选

编辑精选

20个建筑剖面,表现人体尺度

渲染的楼层平面图和剖面图可类比于翻译,它将技术施工图转化为对于不熟悉建筑设计的人来说更易于理解的语言。换句话说,它们负责将项目中的人体尺度引入,不光是拼贴人的图像,还展示家具质感和其它建筑的方面,这些方面更现实和人性化,使得展示更容易理解。

20个建筑剖面,表现人体尺度 - Image 3 of 420个建筑剖面,表现人体尺度 - Image 9 of 420个建筑剖面,表现人体尺度 - Image 19 of 420个建筑剖面,表现人体尺度 - Image 20 of 420个建筑剖面,表现人体尺度 - 更多图片+ 16

童明:建筑设计取决于良好的沟通

童明(1968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现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1986-1993年就读于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获本科与硕士学位,1999年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随后留校任教。2004年,童明于上海成立TM STUDIO(梓耘斋)建筑事务所,开始独立建筑实践,随后成立Urban Network Office(织城文化),在上海市徐汇区西岸运营艺术空间,定期组织研讨会、工作坊、文化展览与学术讲座。

童明:建筑设计取决于良好的沟通 - Image 1 of 4童明:建筑设计取决于良好的沟通 - Image 6 of 4童明:建筑设计取决于良好的沟通 - Image 9 of 4童明:建筑设计取决于良好的沟通 - Image 12 of 4童明:建筑设计取决于良好的沟通 - 更多图片+ 13

6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微型项目

建筑学具有通过建筑空间以无数种方式影响人类关系的潜力。特别是在小型项目中,解决空间与个人之间对话的挑战与传达思想的任务相结合,以激发人们探索这些小型空间的使用方式。

6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微型项目 - Image 3 of 46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微型项目 - Image 4 of 46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微型项目 - Image 5 of 46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微型项目 - Image 6 of 46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微型项目 - 更多图片+ 2

改造前后,建筑平面的变化

Pinacoteca改造项目中,保罗·门德斯·达·洛查的主要设计手法之一是为交通创造一个新的纵向轴线,并将入口移至建筑南侧。金属走道穿过开有天窗的内部庭院,使房间之间的流通重新活跃,也将新古典主义建筑转变为具有现代风格的博物馆。

通过部分拆除、新建、改变功能和提升环境来更新空间的能力是建筑师最受推崇的能力之一。在住宅设计领域,这种重要性更加明显,通过深思熟虑的计划使住宅重新适应当代需求,可以大大改善居住者的生活品质。

扎哈事务所‘香港恒基兆业地产’方案,‘圆润’形态加入繁华中环

36层的美利道恒基兆业地产项目位于香港市中心商业区,它取代了场地上原有的多层停车场,并有着可以步行至中环及金钟地铁站的地理位置,同时它也将成为一个毗邻遮打公园的城市绿洲。建筑主体悬浮于地面,以此在一层打造满布花草树木的庭院及花园。香港作为全世界最繁忙的城市之一,这样的设计让其车水马龙的中心可以有一个被自然包围的新市民广场。

建筑呼应了自然世界中的有机形态。这个重建项目与周边的公共花园及公园连接,静谧的户外氛围流入了宽敞的公共室内空间,弧形玻璃幕墙的精湛工艺及精准建设也进一步加强了建筑物内部与周围花园以及城市之间的无缝连接。

扎哈事务所‘香港恒基兆业地产’方案,‘圆润’形态加入繁华中环 - Image 1 of 4扎哈事务所‘香港恒基兆业地产’方案,‘圆润’形态加入繁华中环 - Image 2 of 4扎哈事务所‘香港恒基兆业地产’方案,‘圆润’形态加入繁华中环 - Image 3 of 4扎哈事务所‘香港恒基兆业地产’方案,‘圆润’形态加入繁华中环 - Image 4 of 4扎哈事务所‘香港恒基兆业地产’方案,‘圆润’形态加入繁华中环 - 更多图片+ 5

微生活在中国:微型住宅的创新设计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18年世界城市报告”,数据显示,“预计在2030年,全球百分之六十的人口都将居住在城市,每三个人中就会有一个人居住在至少人口达到五十万的城市”。在亚洲,预计在2018年和2030年之间,人口到达50万或者以上的城市数量将会增长23个百分点。中国,以$25.27万亿的GDP,作为全亚洲最大的经济综合体,无论在经济上还是人口上,都在经历着飞速的增长。

越来越多的外来打工者开始大量涌入中国的大型城市,如何找到可负担的经济型住所成了打工者们心中的当务之急。有些人决定直接搬离市区,选择忍受每日漫长的通勤,也要住在郊区相对较便宜的地段。而有些人则选择在通过创新的设计改造,将他们的住宅转变成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微住宅。

微生活在中国:微型住宅的创新设计 - 主图微生活在中国:微型住宅的创新设计 - Image 8 of 4微生活在中国:微型住宅的创新设计 - Image 13 of 4微生活在中国:微型住宅的创新设计 - Image 14 of 4微生活在中国:微型住宅的创新设计 - 更多图片+ 13

Cássio Vasconcellos航拍,捕捉混乱的城市景观

《Collectives》是巴西摄影师兼艺术家CássioCampos Vasconcellos拍摄的一系列航拍照片,由直升机飞行时捕获的高清照片制成。该项目历时近5年,包含描绘混乱的城市景观并探索“人类文明的典型拥挤状况”的多幅大型作品。这组图片是对人类消费社会的视觉调查,旨在展示人类活动对世界的影响。

Cássio Vasconcellos航拍,捕捉混乱的城市景观 - Image 1 of 4Cássio Vasconcellos航拍,捕捉混乱的城市景观 - Image 2 of 4Cássio Vasconcellos航拍,捕捉混乱的城市景观 - Image 3 of 4Cássio Vasconcellos航拍,捕捉混乱的城市景观 - Image 4 of 4Cássio Vasconcellos航拍,捕捉混乱的城市景观 - 更多图片+ 13

城市获胜了吗?Carlos García Vázquez 采访

三年前,在卡洛斯·加西亚·巴斯克斯(Carlos García Vázquez)出版著作《现代城市理论与历史》之际,我们邀请他进行了一次座谈,主题是现代城市——这个复杂而“不确定的生物”,着重讨论了定义当代城市的三种类别:大都市,特大都市和超级大都市。

从“传统空间规划引领者”(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建筑师)的角度,这本书阐释了社会、经济和政治力量在各自领域中,对城市规划、改造、开发和发展的推动作用。120年以来,城市中心已经从“吞噬人”的机器,转变为个人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堡垒;然而,关于城市的问题依然存在着——城市真的获胜了吗?

“是的,”加西亚·瓦斯克斯说,“但我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城市获胜了吗?Carlos García Vázquez 采访 - Image 1 of 4城市获胜了吗?Carlos García Vázquez 采访 - Image 2 of 4城市获胜了吗?Carlos García Vázquez 采访 - Image 3 of 4城市获胜了吗?Carlos García Vázquez 采访 - Image 4 of 4城市获胜了吗?Carlos García Vázquez 采访 - 更多图片+ 6

张雷:“我不相信历史,只相信时间”

南京建筑师张雷(生于1964年,中国江苏)不相信历史,只相信时间。他坚信,历史就发生在我们所处的时代,由特定的环境、当前的需求、最新的建筑技术和时代情感共同塑造而成。

张雷:“我不相信历史,只相信时间” - Image 2 of 4张雷:“我不相信历史,只相信时间” - Image 5 of 4张雷:“我不相信历史,只相信时间” - Image 7 of 4张雷:“我不相信历史,只相信时间” - Image 15 of 4张雷:“我不相信历史,只相信时间” - 更多图片+ 12

公共空间的再生,9个与市民关系紧密的城市空间

公共空间的再生,9个与市民关系紧密的城市空间 - Image 1 of 4公共空间的再生,9个与市民关系紧密的城市空间 - Image 2 of 4公共空间的再生,9个与市民关系紧密的城市空间 - Image 3 of 4公共空间的再生,9个与市民关系紧密的城市空间 - Image 4 of 4公共空间的再生,9个与市民关系紧密的城市空间 - 更多图片+ 25

公共空间一直是每座城市规划中最重要的一项。在当今世界的背景之下,这些城市空间已经成为大面积城市和小面积社区内的基础元素。广场、空地和公园已然成为城市肌理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这些空间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预公告: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项目及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校本部)项目方案设计及建筑专业初步设计招标

资料来源: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设计管理中心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项目及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校本部)项目方案设计及建筑专业初步设计招标即将启动,正式招标信息将于近期发布,敬请全球设计团队关注。

上天俯瞰地球,Overview 网站创始人专访

从空中的视角观察地面,人们会产生不一样的知识错觉。这是的法国历史学家Michel de Certeau的观点,他对于地面上发生在大街小巷的日常琐碎十分感兴趣。有另一种声音却认为,卫星图像可以成为了解、预测和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的工具。这理念概述了Overview创始人Benjamin Grant的使命。

Overview是一个通过航空影像探索地球上人类活动的网络平台。网站提供在地球表面人类活动痕迹的照片,通过呈现从空中观察到的世界,让人产生敬畏之心。城市与文化遗迹,独特地貌和令人着迷的自然景观,这些元素合并在一起,组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无人机/卫星图片库。这些照片会勾起复杂的情感,因为我们不仅会看到人类最引以为傲的努力和进步,还会同时面对这些努力对地球造成的消极影响。

上天俯瞰地球,Overview 网站创始人专访 - Image 1 of 4上天俯瞰地球,Overview 网站创始人专访 - Image 2 of 4上天俯瞰地球,Overview 网站创始人专访 - Image 3 of 4上天俯瞰地球,Overview 网站创始人专访 - Image 4 of 4上天俯瞰地球,Overview 网站创始人专访 - 更多图片+ 15

“共享居住”:中国城市化进程下的新型居住模式

我们的城市在未来十年的时间里,将会面临急速的人口膨胀。根据联合国在2019年发布的世界人口数据展望报告,预计到达2030年,全球将拥有43个“巨型城市”。而这些拥有超过1000万人口的“巨型城市”,最有可能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尽管今天的全球城镇化进程还只是刚刚过半,但是预计到本世纪中期,全球人口的70%都将面临城镇化。而90%的城市化人口增长都会发生在亚洲和非洲。

与自然共存,我们共同生活的新方式

“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空间契约”。这是2021年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Hashim Sarkis的呼吁,以此邀请建筑师想象人类共同生活的新空间。在逃离城市的趋势和全球住房危机之下,低层、低密集开发项目的增长,或许会在乡村给人们的生活空间一个新启发。不同于传统农村地区和郊区的单家独院,现代住房项目正在探索在自然中共同生活的新模式。

与自然共存,我们共同生活的新方式 - 1 的图像 4与自然共存,我们共同生活的新方式 - 2 的图像 4与自然共存,我们共同生活的新方式 - 3 的图像 4与自然共存,我们共同生活的新方式 - 4 的图像 4与自然共存,我们共同生活的新方式 - 更多图片+ 8

英国本土的砖砌建筑再生之旅:14个建筑修复和扩建项目

英国本土的砖砌建筑再生之旅:14个建筑修复和扩建项目 - Image 1 of 4英国本土的砖砌建筑再生之旅:14个建筑修复和扩建项目 - Image 2 of 4英国本土的砖砌建筑再生之旅:14个建筑修复和扩建项目 - Image 3 of 4英国本土的砖砌建筑再生之旅:14个建筑修复和扩建项目 - Image 4 of 4英国本土的砖砌建筑再生之旅:14个建筑修复和扩建项目 - 更多图片+ 10

砖的使用在英国的建筑历史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涉及到使用砖块和石块的施工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进步。事实上,砖的生产力随时间得到提升,使其成为了建造行业中最受欢迎的材料。从18世纪开始,砖砌建筑在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中被广泛使用,但在之后,砖砌建筑被引入至仓库和工厂,以及其它不同种类的基础设施的建筑结构之中。

这些建筑物当中的许多至今仍在运转,这不足为奇。翻新和再次使用是备受推荐的方法,也是在许多情况下唯一的方法去维持人口密集的欧洲城市。所以,挑战在于再次使用这些建筑以及回收利用可以获得到的材料,永远尽可能地去保留尽可能多的原始建筑结构。

传统材料,在中国乡建中的当代转译

受制于交通物流的不便和资源的匮乏,近年来建筑师们在乡建中开始广泛利用当地的材料,这样不仅解决了运输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当地的文化。本文将通过浅析一系列此类项目,来探讨当地材料在乡建项目中的运用,以及传统材料诸如瓦片,金属,石材,竹子,柴火棒,木材,夯土和砖是如何在乡建中发挥它们的二次生命的。

10个葡萄牙适应性再利用案例

对建筑物进行再利用并非易事。它需要建筑师拥有很高的敏感性,来识别和认知已有元素的历史价值,从而决定什么能随时间流逝而仍能持久,而哪些将会被与当前项目相符的新特点所取代。

10个葡萄牙适应性再利用案例 - Image 1 of 410个葡萄牙适应性再利用案例 - Image 2 of 410个葡萄牙适应性再利用案例 - Image 3 of 410个葡萄牙适应性再利用案例 - Image 4 of 410个葡萄牙适应性再利用案例 - 更多图片+ 6

“网红建筑”将我们带向何方?

社交媒体正改变着城市规划,促进设计的理解从功能向与商业与视觉性转移。在这些被视为社交媒体内容布景的友好空间饰面背后,复杂的监视系统正在被测试并开发着。这些建造环境成为景点,到来的不是市民,而是感到有必要自我记录生活的用户。在活动与集体用途的缺失下,公共空间消失而成为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人们按照预先定义的规则与设计摆动着。

您已开始关注第一个帐户了!

你知道吗?

您现在将根据您所关注的内容收到更新!个性化您的 stream 并开始关注您最喜欢的作者,办公室和用户.

关注 ArchDaily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