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早期,道教的僧侣认为树木是人类与神之间的纽带,他们种植盆景试图将美景带入室内。同样,在18世纪,欧洲城市出现了许多绿树成荫的步行道,为人们提供了休息和社交的空间。
今天的城市中,树木已经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并且是在人造建筑物环境中创造和谐的主要方式。选择合适的树种并正确维护它们有相当多的好处:隔音和视觉隔离,温度调节,生物走廊的产生以及风速的控制等。所以,依照每种植物的生物特点因地制宜的规划相当重要。
我们应当如何选择城市空间所需的树木?
在现代早期,道教的僧侣认为树木是人类与神之间的纽带,他们种植盆景试图将美景带入室内。同样,在18世纪,欧洲城市出现了许多绿树成荫的步行道,为人们提供了休息和社交的空间。
今天的城市中,树木已经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并且是在人造建筑物环境中创造和谐的主要方式。选择合适的树种并正确维护它们有相当多的好处:隔音和视觉隔离,温度调节,生物走廊的产生以及风速的控制等。所以,依照每种植物的生物特点因地制宜的规划相当重要。
我们应当如何选择城市空间所需的树木?
Henning Larsen 为德国沃尔夫斯堡(Wolfsburg)设计了新的总体规划,创造出更具连通性和宜居性的城市的新标准。在欧洲大陆出现的新的城市主义原型在城市中心散播新的能量。Henning Larsen 赢得的该2019年竞赛中还有竞争对手 UNStudio 和 BIG建筑事务所,而Henning Larsen 胜出方案的第一阶段提案预计将在2023年完成。
世界城市日是每年的10月31日。从2014年开始,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为庆祝世界城市日举办各种活动。作为纪念活动的一部分,联合国人居署 (UN-Habitat )发布了《2020年世界城市报告》 ,其中论述了可持续城市化的价值,重点讨论了最前沿最紧迫的议题。报告分析了城市在促进经济繁荣、缓解环境退化、减少社会不平等和建立更高效的社会机构方面的内在价值,并强调了这些因素将在共同推动社会变革上的巨大潜力。
MVRDV的方案将科技与自然、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融合在一起。这一方案彰显了成都这座城市固有的二元性,并在它们之间创造了独特的共生关系。通过MVRDV NEXT技术研发小组为此量身开发的一套参数化工作流程,各利益相关方得以在“天空山谷”项目中密切合作,平衡了项目所在的成都作为中国新兴城市之一的区域竞争需求。
“天空山谷”未来科技城是成都东部战略开发的关键部分,项目所在区域将专注于科研、教育和创新。这里坐享便利的交通条件:地块毗邻新的天府国际机场,连接机场和市区的地铁18号线途径于此。此处虽四通八达,却颇具郊野情趣,坐拥独特的川西林盘生态景观:一片广袤的丘陵中,农田绵延于山谷,树林遍布于山坡,村庄散落在二者之间。
作为大城市的居民,我们常常被裹挟入极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周遭都是纪念碑般极具特色的建筑与城市基础设施。而那些将我们与社区连接起来的、并为我们提供难得的平和享受的关键空间,却容易被人忽略。占用居住环境的情况变得极为少见。
在公共空间时常被忽视、误用的城市中,我们需要把目光转向人尺度的构筑物。为了促进公民参与、娱乐、社会化与整体发展,使城市更适于居住、娱乐,相对较小的公共地标性建筑可以为使用者提供互动机会,以各种方式与周围空间产生联系。为了创造这些联系,常用且易用的手段是建造简单的亭子或是装置,在它们独特的尺度上,吸引行人关注。
紧凑型居住单元已成为全球大多数大城市里的主流。高密度的建成环境和高昂的地价使得城市地区大多数开发项目必须充分利用可建面积,其结果是住宅越来越小。中国香港可能是最极端的例子——大约四分之三的土地被保留不做开发,剩下的四分之一承载着700多万人的生活,形成了地球上最密集的城市环境。
最近,我们有机会与总部位于中国香港的 Edge Design Institute 的创始人、建筑师张智强对谈,就紧凑住宅、小尺度建筑、灵活性和城市的未来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深圳光明区位于深圳北侧“自然相连山脉轴”及“珠江三角洲高科技产业东岸发展走廊”交界处的战略性地理位置,以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发展优势,正领导着大湾区新一轮的城市发展。SOM为“深圳光明中心区总体规划”创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多样化的生态城市社区,紧密地将城市与自然,传统与创新,经济与文化有机相连。
1942年,距离美国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到一年,美国陆军工程兵部队迅速而悄无声息地开始在三个州的偏远地区收购大片土地。不久之后,数以千计的年轻设计师、工程师、规划师、科学家连同他们的家人陆续抵达这些远离公众视野的地点。在那里,工人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建造了包括住宅、工业建筑、研究实验室和测试设施等成百上千幢建筑。
部分城市广场最别致的特性与在它之中活动的人们有关,也与它被赋予的用途有关,例如用于社交、运动、旅游、以及展示。一般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这些各种各样的用途无法被事先预料;这些用途与土地紧密相连,人们在其之上四处行走,感受空间。此外,从空中俯视角看,广场便能显现它们在建筑设计方面的信息,同时还有它们在城市文脉中的位置。
走近政治分歧和经济不平等日益加剧的社会背景、试验新的空间契约、了解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这些由2021年第17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策展人Hashim Sarkis提出的想法,可能会引发人们思考建筑是如何跨越社会和政治冲突并使它们物质化的。更多元的观点表明的可能性不同于常规思维所能指示的,为了理解这样的观点,我们采访了一位关注于贫穷郊区的巴西建筑师兼社区动员者,Tainá de Paula。
2020年8月4日,贝鲁特这座城市40%的区域在几秒内毁于一瞬。微不足道的几秒钟时间已然决定了这座黎巴嫩首都的城市和社会结构以及建筑遗产的命运。多年积累下来的文化资产即刻陷入危难,这场灾难造成的伤害比起声名狼藉的十五年内战更为触目惊心。这几秒钟抹去了过去和现在,并摧毁了未来的愿景。
撼动了这座城市东北区域的港口爆炸使得丰富的文化中心受到重创, Mdawar,Rmeil,Gemmayze,Achrafieh,Mar Mkhayel,Karantina和Geitawi等社区遭到严重破坏。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统计数据,爆炸波及了200000个住房单元,估计有40000栋建筑物受损,其中3000栋受损严重。
以针对快速城市化的挑战为主要工作重心的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又称联合国人类居住和可持续城市发展署,一直以社区的积极参与为中心开发城市设计领域的创新方式。ArchDaily 与联合国人居署合作,为您带来由由人居署直接提供,我们编辑进行改编的专题新闻、文章和访谈。
在与联合国人居署的第二次合作中,我们探究如何与边缘化地区的儿童共同设计和为儿童而设计的各种案例。事实上,顺应儿童需求的规划能够帮助建设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气的包容性城市。本专题以“儿童空间”为中心,并重点介绍孟加拉国、尼日尔和越南的案例。这些公共空间的实施项目力求推动环境友好型宜居城市的建设,同时通过采取参与式方法让年轻人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说到底,没有人比孩子们自己更了解自身的需求。
在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会达到97亿,也就是说在未来30年中将有20亿的人口增长。
由于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在我们如今已经面对的令人恼火的难题之上,新的挑战还将会出现。我们将要如何共同生活?已经推迟到2021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主题打算去对在政治差异、不包容日益加深和经济不平等日益增长的时期中建筑所扮演的角色发起讨论并鼓励人们提出提案。
当重大社会变革加速发生、人们对决策过程产生不满时,社会在政策与治理惯性中迸发出自下而上的运动、激进主义与大胆尝试。在如此多社会行动的实例下,建筑师是否拥有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立场?是否有能力打破现状构架?
三年前,在卡洛斯·加西亚·巴斯克斯(Carlos García Vázquez)出版著作《现代城市理论与历史》之际,我们邀请他进行了一次座谈,主题是现代城市——这个复杂而“不确定的生物”,着重讨论了定义当代城市的三种类别:大都市,特大都市和超级大都市。
从“传统空间规划引领者”(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建筑师)的角度,这本书阐释了社会、经济和政治力量在各自领域中,对城市规划、改造、开发和发展的推动作用。120年以来,城市中心已经从“吞噬人”的机器,转变为个人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堡垒;然而,关于城市的问题依然存在着——城市真的获胜了吗?
“是的,”加西亚·瓦斯克斯说,“但我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