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Daily
现代建筑
现代建筑: 最新资讯 •••
大约19小时之前
Bilbao. Image © Tommie Hansen via Wikipedia under CC BY 3.0
毕尔巴鄂 是西班牙巴斯克地区 最大的城市,过去几十年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座曾经的工业中心 ,如今已成功转型为文化、创新和城市更新 的先锋。建筑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当代地标 建筑到精心改造的城市空间,毕尔巴鄂的建筑景观展现了在尊重工业遗产与拥抱现代化之间的精妙平衡。
毕尔巴鄂建筑史上的关键转折点,始于 1997 年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的落成。该博物馆由盖里 建筑事务所设计,以其标志性的造型成为城市更新的催化剂,引发了一系列城市与文化投资热潮。这一变化被称为毕尔巴鄂效应 ,即一个重要的建筑项目如何能够激发更广泛的城市复兴和经济增长。如今,毕尔巴鄂已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的建筑之城,既有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诺曼·福斯特 和矶崎新 等国际建筑大师的作品,也有本土事务所如 ACXT 和 Coll-Barreu Arquitectos 的精彩项目。这些建筑共同展示了建筑如何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复兴的强大工具。
+ 20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8071/bi-er-ba-e-cheng-shi-jian-zhu-dao-lan-22-ge-su-zao-xi-ban-ya-xian-dai-ba-si-ke-cheng-shi-de-jian-zhu-xiang-mu Diogo Borges Ferreira
2025年3月18日
瓦伦西亚航拍图 © saiko3p via Shutterstock
瓦伦西亚 是西班牙 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建筑历史,反映了其文化和历史的演变。该市由罗马人在公元前 138 年建立,每个时期都留下了独特的建筑印记,使瓦伦西亚形成了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文艺复兴风格的独特结合,并与现代更新相得益彰。
瓦伦西亚的建筑演变和发展并没有随着历史遗产的消逝而结束。如今,这座城市成为了现代与当代建筑 与古老结构共存最鲜活的样本之一。由瓦伦西亚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设计的艺术与科学城,已成为创新的国际象征,推动了未来主义设计的边界。与此同时,大量优秀的城市规划项目也重新定义了瓦伦西亚的公共空间和可持续性。这种保护与尖端设计之间的平衡,体现了瓦伦西亚致力于在尊重历史根基的同时,拥抱现代性的决心,使其不仅是一座充满历史的城市,也是当代建筑实践的前沿。
+ 21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4340/wa-lun-xi-ya-jian-zhu-cheng-shi-zhi-nan-jie-mi-xi-ban-ya-yi-zhu-zhi-du-de-24-da-jian-zhu-liang-dian Diogo Borges Ferreira
2025年3月05日
圣士提反书院 / 何弢 © Kevin Mak, courtesy of Brutalism Hong Kong Research Group
现代主义建筑起源于20世纪初,受科学与工程进步的推动,并刻意摆脱历史风格 。它倡导注重社会公平 、城市发展、效率和功能性设计,标志着建筑哲学的一次重大转变。尽管现代主义最初主要源自欧洲和美国,但它通过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很快便影响到亚洲。亚洲的现代主义受到许多东亚建筑师在西方现代主义大师门下学习的启发,以及欧洲建筑师在亚洲的工作和殖民时代的影响。
+ 34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6840/xian-dai-zhu-yi-zai-ya-zhou-jian-zhu-zhong-de-yan-bian-guan-jian-ren-wu-yu-biao-zhi-xing-xiang-mu Jonathan Yeung
2025年3月04日
刘家琨 © Tom Welsh for The Hyatt Foundation: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中国建筑师、教育家刘家琨荣获 2025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这是建筑领域的最高荣誉。这一殊荣表彰了刘家琨(1999年创立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的能力,以及他在建筑环境中对社会公平的承诺。刘家琨出生于中国成都,并一直在此生活和工作,他是继王澍 ( 2012 年获奖)之后第二位获得此殊荣的中国建筑师。刘家琨加入了包括 2024 年获奖者山本理显 、 2023 年获奖者大卫·奇普菲尔德 和 2022 年获奖者弗朗西斯·凯雷 在内的杰出获奖者名单。颁奖典礼将于今年春天在让·努维尔设计的阿布扎比卢浮宫 举行,今年秋季将全球视频发布颁奖仪式,随后将于5月举行 2025 年获奖者讲座和研讨会。
+ 32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7593/2025-nian-pu-li-zi-ke-jian-zhu-jiang-de-zhu-liu-jia-kun Maria-Cristina Florian
2024年12月24日
Gilbraltar Gardens / Marian Cruger Coffin © Simon via Flickr under CC BY-NC-ND 2.0
女性在景观建筑的演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她们克服了男性主导行业 的限制,引入了开创性的理念和新颖的视角。从早期的先驱者到当代的领袖,她们的工作重塑了我们与公共和私人空间的互动方式,以创新的方式将美学、功能和可持续性交织在一起。
在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女性景观建筑师在该行业中开辟了自己的天地,她们强调建筑物与自然景观 之间的和谐。她们的项目展示了对社区和生态平衡的深切承诺,为设计领域树立了一种包容性和深思熟虑的方法,这种方法至今仍激励着该领域的发展。
+ 31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3536/bian-ge-zhong-de-shi-dai-zhong-xin-ding-yi-jing-guan-jian-zhu-de-nu-xing Diogo Borges Ferreira
2024年11月11日
Red Box ©Arch-Exist
被选为 ArchDaily 2024年最佳新实践 之一的米思建筑 位于中国南京,他们将其从中国乡村磨炼出来的设计方法带到城市实践中,以应对和处理不同规模的项目。这些项目的实践既保持了他们对服务社区本身个性的认同,又极具现代性,成为中国建筑实践方向的一种。他们真诚地回应了场地、建造、功能需求以及社交性的表达。从他们工作室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们是一家包容性的设计工作室。
在接受 ArchDaily 的采访时,他们将自己的设计实践总结为“风景的进化”,每次都会从场地中汲取设计灵感,不仅是对自然或文化的回应,并且成为景观的一部分。这使得即使没有建筑专业背景的普通观众也能感知到设计所营造的氛围。他们将建筑视为一种社会活动,每个设计都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资源,以达到相对较好的效果,同时回应环境、文化遗产、材料、工人的工艺、空间的功能类型以及业主的实际需求。
+ 25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3382/feng-jing-de-jin-hua-mi-si-jian-zhu-ru-he-zhong-xin-ding-yi-zhong-guo-dang-dai-kong-jian 韩爽
2024年10月14日
LH 187 Office Building /Constantin Brodzki and Marcel Lambrichs. Image © Lucas Reitz
在1960年至1976年间,比利时 的首都 成为了建筑实验的舞台,这些实验结合了现代主义 的理念与预制 ,最终建成了两座标志性建筑。CBR 办公大楼(1967-1970)和 LH 187(1976),由康斯坦丁·布罗兹基(Constantin Brodzki)和马塞尔·兰布里希斯(Marcel Lambrichs)设计,它们是邻居,共享大胆的建筑语言。两者都以立面 而闻名,这些立面由大型模块 构成,采用预制混凝土 ,不仅体现了粗野主义 的美学,还展示了在当时使用工业材料 和创新建造技术 的努力。
+ 20
https://www.archdaily.cn/cn/1022239/bi-li-shi-xian-dai-zhu-yi-zhong-de-yu-zhi-jian-yu-da-dan-she-ji-bu-lu-sai-er-cbryu-lh-187jian-zhu-de-gu-shi Camilla Ghisleni
2024年7月18日
第六公墓。图片 © Federico Cairoli
1949年左右,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在查卡里塔区启动了第六公墓 的建设。这座地下墓地宏伟壮观,野兽派风格 ,是现代建筑在殡葬领域的首次也是最大的实验之一。由南美现代主义先驱之一、阿根廷首批女性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之一的 Ítala Fulvia Villa及其团队(包括Leila Cornell、Raquel S. de Días、Gunter Ernest、Carlos A. Gabutti、Ludovico Koppman和Clorindo Testa)设计完成。Léa Namer 通过深入调查,揭示了这一现代乌托邦的遗产,并从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了历史。
https://www.archdaily.cn/cn/1018830/cha-qia-li-ta-di-liu-gong-mu-bu-yi-nuo-si-ai-li-si-ye-shou-pai-mu-di-de-gu-shi Agustina Iñiguez
2024年3月04日
Southeast Aerial. Image © Moare
内布拉斯加州乔斯林艺术博物馆宣布,由 Snøhetta 和 Alley Poyner Macchietto Architecture(APMA) 主导的修复和改造工程已接近尾声,改造后的博物馆计划于 2024 年 9 月 10 日重新开放。由 Snøhetta 和 APMA 设计的新的朗达和 Rhonda & Howard Hawks 馆 占地 42,000 平方英尺,将为内布拉斯加州最大的艺术博物馆增添新的画廊空间,成为重新打造游客体验的大型项目的核心。
+ 13
https://www.archdaily.cn/cn/1013969/snohetta-qiao-si-lin-yi-zhu-bo-wu-guan-kuo-jian-jiang-yu-jin-nian-9yue-kai-fang-hu-xing-yan-shen Maria-Cristina Florian
2024年1月31日
© Nestor Barbitta
直到最近,查卡里塔第六万神殿仍是阿根廷现代建筑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但却鲜为人知。这座万神殿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是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的现代殡葬建筑实验之一。
https://www.archdaily.cn/cn/1012702/jian-zhu-jing-dian-cha-qia-li-ta-di-liu-mo-shen-dian Léa Namer
2024年1月18日
The Renovation of Kuzuha House / Yasutaka Kondo + Yoshiaki Nagasaka + Mamoru Nanba. Image © Yusuke Fujioka
现代日式 室内装饰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体现了日本的创新精神,同时也保持了对历史和文化遗产的深刻尊重。虽然木材 、纸张 和竹子 等传统材料 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但现代日式室内装饰也经常融合玻璃 、钢材 、混凝土 和金属 。更平滑、更光滑的质地 和表面处理与更温暖、更有机的质地和表面处理并置,体现了新与旧的动态结合,从而创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功能性的空间,彰显了日本设计原则的精髓。
+ 28
https://www.archdaily.cn/cn/1011929/30-zuo-shi-yong-jin-shu-zuo-wei-shi-nei-zhuang-shi-de-ri-ben-zhu-zhai Claire Brodka
2023年11月22日
© Kiev.Victor via Shutterstock
无论晴雨,多伦多都是一座终年繁华的城市,它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也是北美第四大城市。它已成为一个国际大都会中心,拥有著名的商业区和文化场所/活动,在夏季和初秋的夜晚更是热闹非凡。多伦多的城市环境优美多样,既有闪闪发光的高楼大厦,也有较小的砖瓦房;既有住宅区,也有充满活力的商业区;既有公共公园,也有海滩。所有这些都成为以标志性的 CN 塔为顶点的引人注目的城市天际线的一部分。
多伦多的持续扩张和不断的城市发展是显而易见的,新项目遍布城市,与现有建筑交织在一起,从 19 世纪的地标性建筑(如古德汉大厦 )到现代和当代的大型工程(如阿迦汗博物馆 )。这些新建筑包括越来越多的适应性再利用和改造项目,它们遍布整个城市,为减少碳排放做出了更多努力并提供了更多激励措施。
+ 24
https://www.archdaily.cn/cn/1009648/duo-lun-duo-jian-zhu-cheng-shi-zhi-nan-jia-na-da-zui-da-cheng-shi-de-25zuo-xian-dai-he-dang-dai-di-biao-jian-zhu Hana Abdel
2023年10月29日
Casa Itatiba / 24 7 Arquitetura. Image © Adriano Pacelli
虽然使用色彩可以隐藏或掩盖特定的特征,但也可以用来突出这些特征。在拉美地区,我们可以看到红色、绿色和蓝色在住宅建筑中占主导地位,其目的是融入一种与实施环境相适应的语言。
https://www.archdaily.cn/cn/1007961/jie-gou-he-wei-qiang-zhong-de-se-cai-dang-dai-la-ding-mei-zhou-zhu-fang-ying-yong-shi-li Agustina Iñiguez
2023年10月10日
微建筑系列1桃屋 © 张超
一树建筑入选了 ArchDaily 2023 创实践 ,是少数仍扎根于传统建筑设计的事务所之一。一树建筑成立于 2017 年,在中国发展最快、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城市之一深圳开始了他们的实践。他们的作品代表了一代建筑师的现状,主要项目包括小型城市建筑、展览设计、室内设计、改造和乡村建筑。虽然他们的设计可能不会成为城市地标,但仍能通过小型设计影响社区的生活方式。
该工作室致力于创造能为当代城市和乡村环境带来独特诗意和深刻内涵的空间:“我们将建筑视为社会、经济和政治利益之间的调解艺术。我们努力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有意义的场所。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空间诗歌传达情感和记忆。我们相信,每一个空间,无论是宏大的还是微小的,都能让人窥见我们世界的广阔,也是日常生活光辉的见证。通过一次次植入这些安静而有韧性的空间,我们设想建筑将枝繁叶茂,充满生机和叙事。”
https://www.archdaily.cn/cn/1007947/2023-new-practices-xin-shi-jian-star-nian-du-qing-nian-jian-zhu-shi-shu-jian-zhu 韩双羽 - HAN Shuangyu
2023年9月03日
Les Orgues De Flandre / Martin Van Trek, 1974-1980. Image © Laurent Kronental
20 世纪是一个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实验和创新的时期,这也是当时建筑表现形式的一个特点。从勒·柯布西耶的现代建筑 革命到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和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设计的蓬皮杜艺术中心 所体现的高科技风格,巴黎作为欧洲主要的艺术和文化表达中心之一,也是新建筑风格形成的中心。社会变革通过粗野主义公共机构或住宅建筑群 得以体现,如勒内·盖尔霍斯特(Renée Gailhoustet)和让·雷诺迪(Jean Renaudie) 在塞纳河畔依尔维(Irvy-Sur-Seine)设计的建筑群,而政治运动则吸引了来自大洋彼岸的建筑师,包括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他在法国首都设计了他的第一座欧洲建筑。
+ 19
https://www.archdaily.cn/cn/1006105/ba-li-20-shi-ji-jian-zhu-cheng-shi-zhi-nan-cong-le-star-ke-bu-xi-ye-de-xian-dai-bie-shu-dao-cu-ye-zhu-yi-zhuang-yuan Maria-Cristina Florian
2023年7月11日
朗香圣母院 © Maxpixel
百年前的 1923 年,勒·柯布西耶 在“新精神 L’Esprit Nouveau”杂志上陆续发表了《走向新建筑 Vers une Architecture 》中的文章。这本书集合了具有争议性的一系列论文,同时也成为了推动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宣言,并影响了世代建筑师为他所提出的设计原则雄辩。这本书提倡例如飞机、汽车或远洋客轮等流线型工业设计之美,同时还提出了独树一帜的城市建造策略:书中着重介绍了被丰富绿植所包围的高、细塔楼,并介绍了勒·柯布西耶所提出的现代设计五项要素。
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勒·柯布西耶的理论已经成为建筑师受教内容的组成,但同时这些理论仍备受争议。一些批评者认为:理论倡导了僵化的城市设计方法,这点尤其体现在城市规划原则之上,因此其理论也无法与不同社区的文化与背景契合,从而导致城市环境的疏离。尽管如此,勒·柯布西耶的建筑遗产仍意义重大:当在建筑师探索设计的功能、美学、象征意义、社会影响力间的平衡时,勒·柯布西耶也是一个永恒的参考点。
+ 16
https://www.archdaily.cn/cn/1003183/le-star-ke-bu-xi-ye-de-bu-xiu-jing-shen-qing-zhu-da-shi-ying-xiang-jian-zhu-jie-de-100-zhou-nian Maria-Cristina Florian
2023年6月27日
© Nelson Kon
MMBB 建筑事务所 在类型,规模和项目地点方面拥有广泛而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是一个具有多种活动的多功能办公室。该办事处于 1991 年在圣保罗市成立,目前由 Maria João Figueiredo,Marta Moreira,and Milton Braga 组成,在其运营的三十多年中,它的合作伙伴包括 Angelo Bucci,Vinicius Gorgati,和 Fernando de Mello Franco,此外还与 Paulo Mendes da Rocha 建立了多次合作伙伴关系。
+ 7
https://www.archdaily.cn/cn/1002966/zai-gong-gong-yu-si-ren-zhi-jian-liao-jie-mmmb-jian-zhu-shi-wu-suo Adele Belitardo
2023年6月03日
Xiangshan Campus, Hangzhou / Wang Shu. Image © Iwan Baan
我第一次去中国 是在 2002 年,也就是国际奥委会将 2008 年夏季奥运会授予北京一年后。最初的旅行是探索自然、美食、古老的寺庙、考古遗址,以及总的来说,体验中国 的生活方式,主要并不是在中国大城市。我一个西方游客,在纯粹好奇心驱使下,来到一个东方国家寻找旧世界、异国情调,希望瞥见一个丰富的传统文化,及其即将发生不可避免的彻底转变。当时,中国 没有现代建筑,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当代建筑。只有少数独立建筑师几乎完全在雷达下进行的潜在新建筑语言开发的有前景的最初迹象。
+ 19
https://www.archdaily.cn/cn/1001653/lun-san-wei-zhong-guo-xian-feng-jian-zhu-shi-wang-shu-zhang-yong-he-liu-jia-kun-de-zuo-pin Vladimir Belogolov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