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Vladimir Belogolovsky

BROWSE ALL FROM THIS AUTHOR HERE

“我希望我设计的建筑空间一直充满活力”:与Brian Mac的对话

美国建筑师 Brian Mac 在底特律附近长大。他于1988年毕业于底特律大学建筑学院,并在之后的五年为位于安娜堡市(Ann Arbor)的建筑保护单位 Quinn Evans Architects 工作。在那里,他逐渐热爱上历史建筑的细节,并于1992年工作期间成为了一名注册建筑师。随后,在对这一职业产生了短期的幻灭之后,他搬到俄亥俄州(Ohio),在一个青少年重罪罪犯的治疗中心工作。

“我希望我设计的建筑空间一直充满活力”:与Brian Mac的对话 - Image 1 of 4“我希望我设计的建筑空间一直充满活力”:与Brian Mac的对话 - Image 2 of 4“我希望我设计的建筑空间一直充满活力”:与Brian Mac的对话 - Image 3 of 4“我希望我设计的建筑空间一直充满活力”:与Brian Mac的对话 - Image 4 of 4“我希望我设计的建筑空间一直充满活力”:与Brian Mac的对话 - 更多图片+ 19

驻场建筑师与改变人生轨迹的晚宴,Belmont Freeman 专访

Belmont (Monty) Freeman 出生于1951年,1986年他在纽约创立了Belmont Freeman Architects 建筑事务所。如今这家事务所共有8位成员, 所做的项目主要分布在纽约和附近的州,其中有一半是机构类项目,一半是住宅项目,且特别关注适应性再利用的问题。该事务所最具代表性的项目包括位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内的 LGBT Carriage House 、 位于西格拉姆大楼内的四季酒店的改造、位于曼哈顿的耶鲁俱乐部改造以及由 Kevin Roche 设计的、位于康涅狄格州维思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的 Ezra and Cecile Zilkha 画廊更新改造。最近的项目则包括位于玛莎葡萄园(Martha’s Vineyard)的大体量但极简主义的住区综合体、纽约市图书馆分馆的改造设计和将一座旧的肉类加工厂改造为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创新中心的项目。

驻场建筑师与改变人生轨迹的晚宴,Belmont Freeman 专访 - Image 1 of 4驻场建筑师与改变人生轨迹的晚宴,Belmont Freeman 专访 - Image 2 of 4驻场建筑师与改变人生轨迹的晚宴,Belmont Freeman 专访 - Image 3 of 4驻场建筑师与改变人生轨迹的晚宴,Belmont Freeman 专访 - Image 4 of 4驻场建筑师与改变人生轨迹的晚宴,Belmont Freeman 专访 - 更多图片+ 15

对话尼山·卡扎济安:工作、灵感和回忆

这句话来自于一次不寻常的采访,采访对象是美籍黎巴嫩建筑师、艺术家尼山·卡扎济安(Nishan Kazazian)。他有许多灵感来源,例如日本修复破碎陶瓷的艺术“金缮”(Kintsugi)、俄国构成主义作品以及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保罗·克利(Paul Klee)的原色几何抽象等。但最大的灵感来源还是他的家庭生活与历史。自孩提时代,文化、语言的交叠就是他生命中不断重现的主题,也推动了他日后成为职业建筑师和专业艺术家。

对话尼山·卡扎济安:工作、灵感和回忆 - Image 1 of 4对话尼山·卡扎济安:工作、灵感和回忆 - Image 2 of 4对话尼山·卡扎济安:工作、灵感和回忆 - Image 3 of 4对话尼山·卡扎济安:工作、灵感和回忆 - Image 4 of 4对话尼山·卡扎济安:工作、灵感和回忆 - 更多图片+ 20

30个技术驱动的项目指向的未来:对话 Francisco Gonzalez-Pulido

Vladimir Belogolovsky与墨西哥裔美国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冈萨雷斯—普利多(Francisco Gonzalez-Pulido)就其展览《30个项目/30年/30个故事》进行了一次对谈,该展览目前正在墨西哥蒙特雷的大都会博物馆展出。《30个项目/30年/30个故事》是建筑师的大型作品回顾展,于6月18日开幕,并将持续至9月21日。

30个技术驱动的项目指向的未来:对话 Francisco Gonzalez-Pulido - Image 1 of 430个技术驱动的项目指向的未来:对话 Francisco Gonzalez-Pulido - Image 2 of 430个技术驱动的项目指向的未来:对话 Francisco Gonzalez-Pulido - Image 3 of 430个技术驱动的项目指向的未来:对话 Francisco Gonzalez-Pulido - Image 4 of 430个技术驱动的项目指向的未来:对话 Francisco Gonzalez-Pulido - 更多图片+ 17

40后建筑师马里奥·博塔的坚持,抵抗全球化、现代性带的负面力量

瑞士建筑师马里奥·博塔(Mario Botta)因其巍然的几何构造与迷人的空间结构而知名,这些结构无一例外地伴随着黑白或红白斑马状横条纹。这些既传统又现代得惊人的建筑包括别墅、教堂、酒庄、学校、图书馆、博物馆、企业总部、银行与住宅群,散落于建筑师的家乡瑞士南部提契诺州(Ticino)的城镇与山村中,并延伸至整个欧洲,也能被偶遇于中国、印度、韩国、日本与美国这些遥远的地方。

40后建筑师马里奥·博塔的坚持,抵抗全球化、现代性带的负面力量 - Image 1 of 440后建筑师马里奥·博塔的坚持,抵抗全球化、现代性带的负面力量 - Image 2 of 440后建筑师马里奥·博塔的坚持,抵抗全球化、现代性带的负面力量 - Image 3 of 440后建筑师马里奥·博塔的坚持,抵抗全球化、现代性带的负面力量 - Image 4 of 440后建筑师马里奥·博塔的坚持,抵抗全球化、现代性带的负面力量 - 更多图片+ 15

鼓手建筑师 Rick Joy:建筑设计与写歌无异

Vladimir Belogolovsky对话美国建筑师Rick Joy,就他早期对建筑的兴趣、喜欢拜访的建筑类型和将建筑设计成乐器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鼓手建筑师 Rick Joy:建筑设计与写歌无异 - 更多图片+ 13

Totan Kuzembaev:我们不生产内容,只包装梦想

弗拉基米尔·贝洛戈洛夫斯基与俄罗斯建筑师托坦·库岑巴耶夫谈到了建筑的灵活性、设计的自由度,即使主导了成功的建筑实践近二十年,他仍然不断寻找如何打造建筑。

 

Totan Kuzembaev:我们不生产内容,只包装梦想 - 更多图片+ 10

Christoph Hesse采访:最重要的是刺激过程

在纽约的弗拉基米尔·贝洛戈洛夫斯基与在德国科巴赫的办公室的Christoph Hesse通过Skype进行了一番交谈,集中探讨了他的先锋项目以及为什么在乡村工作是与之相关的。

芝加哥标志性建筑“汤普森中心”面临拆除威胁

每个城市都有独树一帜的建筑。巴黎有蓬皮杜艺术中心,伦敦有劳合社,纽约有古根汉姆博物馆。当然,世界建筑之都芝加哥也不例外,这就是詹姆斯 R. 汤普森中心,其命名为纪念于1977年至1991年期间连任四届的伊利诺伊州共和党州长,他的勇创使建筑在1985年落成。伊利诺伊州政府办公室也位于此,这栋建筑与之前的任何建筑相比,都显得与众不同。

对话时境建筑创始人张继元和卜骁骏:局限性与可能性同等重要

Vladimir Belogolovsky与时境建筑创始人、建筑师张继元卜骁骏就动态建筑、对“白板说”(Tabula Rasa)的建筑信仰以及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进行了交谈。

对话时境建筑创始人张继元和卜骁骏:局限性与可能性同等重要 - Image 1 of 4对话时境建筑创始人张继元和卜骁骏:局限性与可能性同等重要 - Image 5 of 4对话时境建筑创始人张继元和卜骁骏:局限性与可能性同等重要 - Image 11 of 4对话时境建筑创始人张继元和卜骁骏:局限性与可能性同等重要 - Image 14 of 4对话时境建筑创始人张继元和卜骁骏:局限性与可能性同等重要 - 更多图片+ 13

Eric Owen Moss:探索事物的多种可能性,过程中寻找真理

尽管埃里克·欧文·莫斯(Eric Owen Moss)的建筑很容易被识别,但却很难被归类。它们充满了形式和立面的冲突,碰撞、破碎、变形、叠加、弯曲、分裂、融化和爆炸,像是失去了控制。所有这些建筑的特征都无法被归到任何一种设计的方法论里。

Eric Owen Moss:探索事物的多种可能性,过程中寻找真理 - Image 2 of 4Eric Owen Moss:探索事物的多种可能性,过程中寻找真理 - Image 11 of 4Eric Owen Moss:探索事物的多种可能性,过程中寻找真理 - Image 19 of 4Eric Owen Moss:探索事物的多种可能性,过程中寻找真理 - Image 23 of 4Eric Owen Moss:探索事物的多种可能性,过程中寻找真理 - 更多图片+ 22

都市实践合伙人王辉:每一代建筑师都肩负营造更好生活的责任

王辉,1967年出生于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硕士,迈阿密大学建筑学硕士;1999年,他与合伙人刘晓都和孟岩在深圳共同创立URBANUS都市实践。1997年毕业到2002年,王辉在纽约工作,同时兼顾都市实践在深圳的早期业务。2003年起,王辉创立都市实践北京办公室,主持了公司在京津唐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及中国其他地区许多城市和建筑设计工作。

John Wardle:“如果没有找到想要的材料,就自己制造”

约翰·沃德尔(John Wardle,1956年 - )于1986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创立约翰·沃德尔事务所。沃德尔对建筑的最初兴趣,始于从前在父亲朋友的清拆场中相遇的物件和一些珍贵的被拆建筑碎片。

沃德尔曾在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学习建筑,1981年获学士学位。近20年后,他重返母校取得硕士学位,当时他已是经验丰富的从业者,拥有自己成功的事务所。如今他领导着一个有超过90名员工的事务所,在墨尔本和悉尼都有工作室。 

童明:建筑设计取决于良好的沟通

童明(1968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现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1986-1993年就读于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获本科与硕士学位,1999年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随后留校任教。2004年,童明于上海成立TM STUDIO(梓耘斋)建筑事务所,开始独立建筑实践,随后成立Urban Network Office(织城文化),在上海市徐汇区西岸运营艺术空间,定期组织研讨会、工作坊、文化展览与学术讲座。

童明:建筑设计取决于良好的沟通 - 更多图片+ 13

张雷:“我不相信历史,只相信时间”

南京建筑师张雷(生于1964年,中国江苏)不相信历史,只相信时间。他坚信,历史就发生在我们所处的时代,由特定的环境、当前的需求、最新的建筑技术和时代情感共同塑造而成。

张雷:“我不相信历史,只相信时间” - Image 2 of 4张雷:“我不相信历史,只相信时间” - Image 5 of 4张雷:“我不相信历史,只相信时间” - Image 7 of 4张雷:“我不相信历史,只相信时间” - Image 15 of 4张雷:“我不相信历史,只相信时间” - 更多图片+ 12

Douglas Cardinal:“建筑好像女人,安慰、保护、关怀每一个进入空间的人”

道格拉斯-卡迪纳尔(Douglas Cardinal,1934年出生)是一位富有远见的加拿大土生土长的建筑师,常年驻在安大略省渥太华市。他成长于阿尔伯塔省红鹿市。他的母亲是德国血统,喜欢绘画和音乐,于是在他待在天主教寄宿学校的岁月里,这两样也成为了他的爱好。1953年,他开始在温哥华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建筑,但由于他直言不讳地反对了遵循教授们倡导的包豪斯和国际风格模式的僵化几何学,两年后被迫离开。他希望从自己童年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中,创造出能回应自然和生命的有机节奏的建筑。

Douglas Cardinal:“建筑好像女人,安慰、保护、关怀每一个进入空间的人” - Image 1 of 4Douglas Cardinal:“建筑好像女人,安慰、保护、关怀每一个进入空间的人” - Image 3 of 4Douglas Cardinal:“建筑好像女人,安慰、保护、关怀每一个进入空间的人” - Image 5 of 4Douglas Cardinal:“建筑好像女人,安慰、保护、关怀每一个进入空间的人” - Image 7 of 4Douglas Cardinal:“建筑好像女人,安慰、保护、关怀每一个进入空间的人” - 更多图片+ 11

Ensamble工作室:我们需要一个完全不同的城市

Ensamble工作室在2000年由Antón García-AbrilandDébora Mesa创立,它是21世纪建筑的典范,代表着稀有又受欢迎的理想状态:他们的作品从理智上讲是那么的严格,有点像内脏又有点像病毒,不管在2010威尼斯双年展还是在热门网站Viralnova上,他们的作品都是一样建在家乡的。这次采访——Vladimir Belogolovsky在ArchDaily专栏的第一节“创意之城”,他登门拜访了工作室创始人,来到他们不因循守旧的家——位于马德里的Hemeroscopium House,去讨论他们设计中实验性的方法,和他们对未来城市的构想。

Ensamble工作室:我们需要一个完全不同的城市 - Image 1 of 4Ensamble工作室:我们需要一个完全不同的城市 - Image 2 of 4Ensamble工作室:我们需要一个完全不同的城市 - Image 3 of 4Ensamble工作室:我们需要一个完全不同的城市 - Image 4 of 4Ensamble工作室:我们需要一个完全不同的城市 - 更多图片+ 23

Crossboundaries:不是建筑物,是教育性空间

作为跨界建筑师事务所,Crossboundaries 由 Binke Lenhardt(1971年生于德国曼海姆)与董灏(1973年生于中国山西)于2005年在北京成立。两人于1999年在纽约普拉特学院(Pratt Institute)攻读建筑学硕士学位时相识。董灏拥有北京建筑大学学士学位,Lenhardt拥有德国多特蒙德应用科学大学的建筑学位。去往美国前,Lenhardt曾在荷兰与德国工作,担任德国注册建筑师。2000年两人从普拉特学院毕业,先后在纽约不同注重点的建筑师事务所工作,接着于2002年移居北京,当时北京市已经开始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做准备工作。Lenhardt在当地大学学习、掌握中文后,两人开始在北京建筑设计院(BIAD)工作,并发挥重要作用。2006年注册了德国独立事务所。

Crossboundaries:不是建筑物,是教育性空间 - Image 1 of 4Crossboundaries:不是建筑物,是教育性空间 - Image 2 of 4Crossboundaries:不是建筑物,是教育性空间 - Image 3 of 4Crossboundaries:不是建筑物,是教育性空间 - Image 4 of 4Crossboundaries:不是建筑物,是教育性空间 - 更多图片+ 34